诗和远方,还是活在当下?Poetry and distantness

这几年,经常有人说诗和远方。这据说来自于一句歌词,将诗和远方的田野与当下生活中的苟且鸡零狗碎进行比较,抒发一种向往的情感。这里面的诗歌和远方(Poetry and distant)好像是一种理想生活的同义词(synonym)。


说到诗,当然要说古诗,说古诗,就离不开唐朝。从商业角度来理解,那是历史上个人品牌林立的朝代,有几千个活跃的诗人,其中虽然不是全部都能成名,但是闻名天下和千古的还真的不少。


对于唐代的写诗人来说,他们的诗都在自己的手里毛笔下,他们的远方,估计就是繁华的长安了。除非,他们本身就出生在这个当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否则,他们就需要千里迢迢前往长安。例如,李白的故乡就距离长安很远。


所以,唐代诗人的远方可不是田野,而是繁华的都市。为什么?还是从商业的角度理解,那里有巨大的诗歌的市场。如果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诗歌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之一,可能和现代的影视作品有类似的功效。娱乐的角度,唯有商业极度发达,社会上人们有钱也有闲的,才有可能花时间在这上面。固然不是在说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人们都是这样的有闲阶层,而是说那时候的士大夫和富农富商阶层,数目和财富已经足够支撑其一个庞大的娱乐消费市场,需要饮酒作乐,则还需要诗歌助兴。


只是说娱乐好像俗气了一点,但是文化和社会抱负的东西,又何尝能完全和娱乐扯清关系?士大夫们就算是勤政的,他们也需要休闲的,也需要做人际关系的。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歌文学本来就拥有万能的技巧,在娱乐的时候,也不影响抒发政治抱负的句子。而重要的是,听的人中,是不是有达官贵人,能听出其中深意并加以赏识?


这和商业中的平台的概念,没有本质的不同。在平台的实际掌控者面前进行宣传和推广自己的理念和才华,商业会告诉你这么做很对。而诗和面包的故事也不少,就看白居易的长安米贵居不易故事,就知道诗离不开生活的苟且。


诗人,本来就是通过自己的精神产品,获得受众的认识和喜欢,增加知名度,从而提高个人品牌价值的。由诗入政,由诗入历史,那往往都是成名后才能做的事情。李白杜甫当然是伟大的诗人,他们的成就不也是在知名度的基础之上的吗?默默无闻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没有影响力又何来成就呢?


所以,如果诗和远方在现代演变成为一种向往远离当下生活的隐喻,那么,很有可能是揭示一个现实,和唐代相比,诗的市场变得狭窄了,变得边缘化了,所以诗的远方不再是繁华的长安,而是远郊的田野。去远方,探访得到的不一定是诗,你回来的时候,反而可能在家里吃剩下的豆腐发酵成的臭豆腐,从而在商业上大发一笔。这本就是臭豆腐的来历故事,或者你换成忘了倒掉的红茶发酵的Kombucha(康普茶)也是类似。如果真的那样,你估计可能不再渴望去远方,只要生活的苟且被你治好了,你可能会希望在别人的去远方的车站上,放上你的产品的车站广告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