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競爭”的博文

书展是一种特殊的成行成市

图片
香港每一年有一次声势浩大的书展,不仅在香港,而且在周边地区都有名气。对于香港的小朋友和家长来说,这个时候是集中去买书的好时候。香港的书不便宜,在书展上买可以打很多的折扣,所以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拉着手拉箱去展馆,买回来一箱子的书。 除了书,自然也会围绕着书籍的周边的产品在那里参加展出。例如因为很多小朋友到场,所以玩具和文具自然也就是一个合适的品类。即便没有卖,也是可以打一回广告的。还有例如一些电子书的阅读器,也会在这里设点出售,自然手段也是打折送礼物,大大优惠。 展会还会进一步拓展范围,邀请各种作者,教授,出版商,过来做各种不同专题的论坛,畅谈行业的前景,或者某个特定专题。因为书籍本身就是专注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所以,这些论坛选题是非常丰富,多彩多姿的。自然,不少出版商会选择这种场合,给自己公司的书籍增加曝光机会,有的还会让自己的签约写手出来做签名销售。如果这个作者还是知名人物,或者明星,那么现场的氛围会更加的火爆。 所以,书展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成行成市。它的时间是短期的,组织比天然的成行成市要严密和主动,不是自发的。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宣传推广的聚合效应,购物的互补便利性,从众心理的激发性,这些和自然的成行成市是很类似的。这些效应合并在一起,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发酵效应,让参与的各方都非常积极投入。出版商自然因为可以出很多的书,以及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宣传,包括签约作者的宣传,所以出版商会积极参与。读者,因为可以在巨量图书供应和竞争中得到价格上的优惠,以及挑选时候的可选性很多带来的便利性,自然也会欣然前来。写手,和出版商大体上一样的想法,往往也会接受出版商的安排而来。相关产业的商家,则因为同样的客户群体集中出现,冲着这种商机,都会积极前往。政府和主办部门,则是为了整个书展的名声也就是品牌效应,以及社会效益,也会积极组织。同时,在这样的聚合性的活动上,除了竞争之外,还存在了很多的交流机会,都是令人神往的。 可惜,这两年因为疫情关系,对于书展的开展有一定的抑制。相信,只是暂时的困难。

红茶菌Kombucha的泛化品类

图片
红茶菌Kombucha在某些人群中是大名鼎鼎的,但是并非是在大众市场中,至少在香港的观察来看,很少能在大众化的超级市场里面看到有售卖相关的产品。 虽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众的,但是小众化的市场里面,往往来说消费意愿却又非常强烈,而且替代物或者说是竞争度是比较小的。在宣传和推广上来说,它在这个小众市场里面的传播效率是很高的,但是要突破到大的市场中,则还需要非常的成本,甚至是不划算的。 所以,在一个小而美的商业模式里,红茶菌Kombucha也早已经开始了它的深耕细作。 例如,红茶菌的红茶就有不同的很多选项,你在亞洲的市场上,可以找到它们使用了类似中国云南普洱来做原材料的Kombucha,还有用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对于红茶菌的培养来说,可能那些小的微生物并不介意这些茶的不同,但是额外带进来的风味就有了一些差别,这对于人们来说,是愿意能够有多种选择的。对于商业的运作来讲,太过单一并不好,有了多种原材料的可选性,也是有利于推广的。 另外,有的相关Kombucha产品已经脱离了饮用的范围。你可以找到某些产品,它们是宣传用Kombucha作为原料,从而提取出了有利于人们的皮肤的精华,制作出了皮肤的护理产品。这还是和大健康有所关联,但是品类上和原来的饮用性质则大相径庭了。 即便是在饮用的领域,也各有细分。市场上比较容易接受的,当然是已经罐装完毕的,买来可以直接饮用的Kombucha,但是对于一些更加注重品质的客人,或者是健康类实践例如健身、减肥等的深度爱好者,他们会选择自己进行Kombucha的酿造。这个时候,市场会聚焦在菌种的售卖,制作法的培训教育和书籍,进而还会形成兴趣相投小组的社交化论坛和服务。 有的此领域的达人,红人,或者说是KOL,会成为这些社群的核心。我们知道,在网上有几个美国的Kombucha的专家,写了几本书,成为社群里面经常被引用的内容。 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观测到Kombucha在往更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的苗头。毕竟,在一些大的购物平台包括taobo天猫、京东等,还没有发现大的销量提升趋势。

发泡和不发泡的洗手液

图片
一按就发泡的洗手液,好像卖起来比一般的挤出来液态洗洁剂的贵很多。于是,好事的人便去研究了一下,得出结论是发泡的好像杀菌的效果其实不如液态的,还建议到 taobo 上去自行购买发泡泵来组装。 结论对不对不讨论了,但是商业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市场来认可和买单。既然市场认可了,人们有买这种产品,长期下来,这种品牌能存活下来,那么说明还是有其可取之处了。 发泡的过程,当然在泵头上,是比不发泡的要复杂一些的。因为要加上类似海绵的结构体,这样挤压得时候,空气和液体就会进行充分的混合,这个效应其实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很多个小人在吹肥皂泡,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小泡泡了。 既然泡泡是空气和洗手液有效液体的混合,那么同样体积的,发泡的和不发泡的相比,自然是不发泡的有效成份更多,因为发泡的里面有很多空气啊。当然了,这可以通过调节液体的杀菌成份的密度来保证达到有效的成份比例,否则就可能杀菌效果下降了。 发泡的好处之一,估计是因为已经被气体撑开了,所以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容易地涂抹到手的各个不委屈,而不发泡的则是黏糊在一起,往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手上都涂满。在这种疫情的时候,人们一天洗手的次数是非常的多的,提高每一次的效率,看来也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选择。还有,发泡的好像而是容易清洗干净一点。 从宣传和推广的角度,发泡的这种好像还是更适合做内容,因为毕竟白色的泡泡,在人们的观念当中属于可爱形状,不像是非发泡的,软绵绵地挤出来,没有动感的美丽,也没有任何关于童年回忆的遐思。这样,在卖相上,自然还是发泡的广告容易打,也就是花同样的钱起到的效果会更加好一些。 当然了,市场上有不同的客户。所以,更为精明的客户,可能会计算到非发泡的在洗手和杀菌这个事情本身上,其实是更为划算的。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去选择非发泡的产品。还有一些客户,对此没有太多的细想,能洗干净就好,那么就买便宜的那种。 所以,市场对于发泡不发泡是都需要的,所以厂家也都保留了生产力。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之一呢。

干货

图片
在港岛西区,有几条有名的干货聚散街。 干货,虽然只是两个字,但是包含却星罗万象,这个品类下面的子品类其实非常多。顾名思义,是脱水了的货品,例如就有菜干,蘑菇,鱿鱼,鱼干,虾米。当然,领衔的最为有名的是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还有燕窝这些名贵的。 干货依然流行,而且是作为名贵的品类,干货店成行成市,说明有足够大的市场。这个来源很久远,最少几百年历史是有的了,甚至可能上千年。从这里面最具代表的海味还说,古代的时候,运输是问题,所以将海鲜进行干制以便加长保存时间,是无奈之举。但是,干制的海味,竟然有了新的口味,关键是被受众所认知和认同,年月累计下来,海味干货便比海里鲜味还要值钱。话说回来,干货去掉了水分,自然精华也是浓缩了,单位重量的价格高也是情理之中。 有一种说法,以前吃海味的都是有钱的上了年纪的,而且以前牙齿保养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这个受众群体自然来说,牙齿都不怎么好。所以,海味的做法就非常的重要。一个就是要化开,化的时间要恰好,多了少了都是不可以的。另外,就是要增味道,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这些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所以需要大厨用其他的味道进行入味。而煮的方式火候,要做到软糯,否则,牙齿不怎么好的达官贵人们也是很难消受的,而如果不是他们的消费,这个市场是起不来的。 上等市场的消费,自然会被大众化市场的人们所效仿。即便是食材和做法都因为成本关系,不能够完全符合原来的标准,但是从食材等级入手,加上替代品的开发,以及相关周边的开发,使得这样的市场也变得庞大,并引起更多的中下层受众的追捧,自然也不奇怪。 这里面的宣传推广效应,有一点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明星效应,但是其年代更加的久远。另外成行成市,使得众多的店铺一起聚合起来,在宣传广告上面的效应是乘倍数的,而人们购物的便利性也增加,因为逛一条街,就能把东西都买齐了,不用东城西城的去走,也会起到凝聚的作用。更多商家们自然也会被这种成行成市吸引,政府也顺势加以引导。便成为了现在西营盘一带的购物景观。

颱風的眼睛往哪裏看?

图片
台风有眼睛 ,台风眼里面风平浪静太阳高照,台风周边却狂风暴雨大做。 科学家们认为台风眼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周围的气流是网上,累积到中间便往下,这是一个气流的平衡需要下形成的内循环,在中心就有了一个高压区,而高压区的特点就是晴朗。 台风实在不适合做拟人化的描述,因为显得太过坏人了。眼睛有什么用,那眼睛注视的是台风的前旋臂破坏过的区域,然后台风眼看过之后,后面的旋臂会紧跟着再来一阵施虐。这台风眼睛,只是事中监督检查吧? 从整体量能的守恒来看,我们却可以意识到大自然法则的公平公正。并没有任何东西是凭空而来,此处的低,造就彼处的高,旋转往复的动力,是世界得以运行的根本。 台风是从海面上吸取能量,并慢慢长大变强。如果谁可以在实际中借鉴水中这种能量的聚集,那么他可能创造出非常庞大的作用场。这里并非是在说物理层面的实际的场效应力量,而是以比喻的说法,借指需要施加影响力的场合。 其实,推广和宣传的动作,也可能借助这种指导思想。归根到底,推广是流量的作用,这很像是水流,也像是空气流动也就是风。 而能够提供能量源头的海水,往往源自其庞大的平铺存在,这使得更大范围的骚动都可以被吸收进来。而这些吸收进来的能量骚动,最后还能凝聚成一体,这个和水体互相连接柔软但是不散开也不刚硬的特性有关。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有这样的神奇?这真的是值得考究的一个问题。 如果推广者能够把流量骚动吸收和凝聚成一体化给解决了,那么他能借用的流量力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迅速地把产品推广出去。 而台风眼所比拟的,是中途的评估,是做出调整的根据。这么一看,台风好像有一些再营销的概念在了啊! 现实中当然有人在实践这种做法,且先不论他们的水平如何,至少其实可能从中看到一些元素的。例如,从众多的微信群中吸收的私域流量,汇集成为一股庞大的流量之力,这甚至造就了不少的大平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矛盾存在,就是原生平台对于流量存在私心,从而会竭力遏制这种大规模聚拢的过程,至少令其成本增高不少。

淘宝和拼多多

图片
淘宝无疑是中国电商市场的领军者,很多年如是。但是,挑战真的从来不会缺少。就想武林盟主之位的争夺一样,对于线上零售市场的争夺,激烈而无法停止。 拼多多无疑是异军突起的一个,还在边缘视角的时候,突然就在外面上市了。上市本身是一个大的宣传推广事件,所以让更多人知道了拼多多的存在,这会激发好奇和进一步的试用。 说起来,淘宝是调用了从商者们的积极性,也就是卖方尤其是众多的长尾上的小卖家,从而在和易趣的争夺中获得胜利。而拼多多显然往客户端走近一步,是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朋友关系进行裂变孵化,这更像是直销中的节点回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说起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社交世界是属于腾讯,但是利用这个社交效应搞商业最成功的显然不是它,而是拼多多。 最根源深刻的争斗,显然来源自模式的竞争。虽然,无论何种模式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谁在某个时间点更切合那个时间段的市场特点,则往往阶段性发展得非常迅猛,甚至异军突起。 显然,拼多多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关于商品的质量存在着很多的质疑,但是从其覆盖和影响来看,显然正面效应已经超过了负面效应。毕竟,能够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能力。而专业的分析认为,拼多多成功在于利用社交端的倒逼,使得更多的厂家发挥了自己的技术长处,大大降低了成本。 竞争对手的认知往往更加的准确和激烈,淘宝最近推出了更便宜的独特版本,被认为是针对拼多多的一种应对。但是,从业多年的网上商铺顾问分析觉得,在上述降低成本的争斗中,淘宝现有模式可能不具备竞争上的优势。这从收取店铺费用的占比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大象难于自由跳舞,即便商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也不是解决了竞争上的败阵风险。分一碗羹,是所有人的想法,守住自己的锅,不那么容易。丧失创新,往往是危机的体现。上述的这些大的参与者,显然对这都有充分认知,无论是守成还是挑战。竞争的结果,将是如何?没有人可以预测,甚至第三者会黑马腾空出世,让一切更加风云变幻。只能说,拭目以待。

洗衣服柔顺剂

图片
最初人们洗衣服,并没有这么多的添加剂。在清澈的溪水里面漂洗,或者在水井里面打上水来泡洗,然后用木棒人工捶打,那个时候可没有洗衣机,或者会加一些天然的皂角类植物的生成物。 但是现在人们洗衣服,却是需要加不少东西。幸亏,洗衣机现在留了三个格子,否则这些添加的东西还得算时间点分别添加,是非常麻烦。什么时候加洗涤液,什么时候加消毒液,什么时候又要加柔顺剂。 洗涤液是可以容易理解的,这是洗衣服的核心需求点相关的产品,就是去污。以前是肥皂,后来是粉状,然后再后来变成液体,都是跟随着形势在变换自己的形态。 消毒液呢,嗯,开始偏离古代了,我们穿过的衣服已经这么毒了吗?对,疫情说明了一切。好吧,接受。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很多洗涤液又说已经含有了杀毒因子? 然后,柔顺剂怎么一个回事?到网上一看,柔顺剂的用处和是否用,人们有分歧。尤其是,这东西竟然不用漂洗,放进去泡了一下,然后就拿出来晒了?化学元素就这么在衣服上,香味这么浓烈,有害不?我的衣服没有硬得像石头一样,为什么还要柔顺?各种疑惑质疑在用和不用的人们之间展开。 商业的本质是说服人们使用你的产品。从超市里面上柜看,柔顺剂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毕竟,有人买,才会有长期的上架。但是,疑虑还是有,有的人不用,那么就是说市场容量不如洗涤液那么大。 商家自然要开拓市场,否则何来增长?洗涤液的市场饱和,并且竞争白热化,自然就会有另辟蹊径的探索。产品当然是对着人们的需求,流行点的话就是人们的痛点。 对于某些人来说,衣物洗完了后感觉不如新的了,冬天被静电电怕,是个痛点,有的人则不以为然,穿一段时间就换了,那那么多讲究,而且还搞得很大一阵味道,你说香的,他可能感觉受不了。 所以,柔顺剂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利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宣传和推广,然后有人使用,口碑慢慢起来,受众就扩大起来。这是一个利基的基本操作方法。 但是,一个利基要称为一个大的市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感觉上,消毒液比起柔顺剂,这点上机会更大。

店内定位精准送餐

图片
店家采用新的技术,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考虑方便到客户,给客户更好一点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过来消费。这有宣传推广的考虑。另外一个,是出于便利操作,让员工提高效率,这归根到底是节省成本的考虑。 店内自动定位,这技术前几年火了一下,现在还有一些场所继续在使用。但也有的当时积极用的,现在不用了。 典型的一种是桌子上面有一个标志位,你点餐后服务生给你一个圆盘一样的小设备,还挺沉的一个东西,估计是电池重,毕竟那是用无线来联系的。你把圆盘往坐的台子上那个标志一放,然后总台就知道你在哪里,餐准备好了后,就会有人直接送过来。 这确实提高 了一些 客户的便利,一个他不用举手示意,另外一个送餐便捷快速 了,也能提升体验, 不会出现那种服务生满场跑找不到客人在哪里是情况。当然,这是不适用于服务生引导入坐的那种餐厅,也不是用于自助拿餐的情形。 对于店家来说,也是同样的,因为送餐便利而节省了成本,服务生效率提高了。 为何,有的用了继续在用,有的用了就不再用了?当然,肯定是都经过了评估,不划算的就不用了。就看用到的几率是不是多,这往往也和产品性质比重有关联。例如,如果是现场制作时间比较长的餐,让客户坐下来等体验好,而现场制作如果很迅速,可能客户等一下自助排队拿,也无伤大雅。 当然了,用了后结果发现没有帮助到,那么就算是一项失败的尝试了。这意味着有成本损失了。如果最初的时候做一下数据推演,也是有可能避免相关的损失的。但是,很多时候,试错成本是无法避免的,终归是做过了,获得了一些数据,才知道是否划算。成本已经下去,就是沉没成本概念了,这个时候只能决定是否往下用,如何做出否定的 决定,那么就要及时止损了 。 止损是事后的决断,在事前,对于新技术这种情况 来说,有一种可能是 技术公司也可能是技术公司的风险投资方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游说各家,有的就动心了,而竞争对手动了,你接招不接?决策失误此时可能就种下了根源。当然,试错是一个,如果在使用期间,因为这个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不一定是完全没有收益的。

让平台賞识你

图片
平台究竟是it技术界的发明,还是借用?无论如何,平台是在it发展中壮大的。现在最流行的移动互联平台,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入驻了大多数人的手机,占用人们大多数的空闲时间,并影响人们的观点看法。 商业不能拒绝人流量,而平台凝聚了人群,虚拟空间的流量,却能真真实实的带来实体的成交和业绩。 于是,商家开始选择在平台上面去宣传和推广,而平台则乐于可以变现。 只是,每一个平台都有其定位,有自己的规划,希望在自己的用户中保留良好的品牌形象,所以,平台对于内容和风格是有要求的。某些内容在平台的合规条款里面,在发放后,会直接被平台审查时候拒绝刊登,多次违反的甚至还可能被删除账号。可以审查通过的内容,虽然发布了,但是你能否得到平台的流量支持则是一个未知数。 平台显然都有一个推荐算法让它可以根据内容受受众的欢迎程度来决定是否将其推荐给更多的人群,同时也让它可以判定哪类的用户会喜欢这个内容,做到精准的推送。 当然,没有百分百精准的事情,当时凭借着实时的数据分析和自学习功能,系统在训练自己无限地逼近理想的状态。 所以,在平台上发布内容的人,便会研究平台的这种偏好,试图能够让自己的内容受到平台的赏识,从而能得到更多的低成本的流量,加大内容和产品服务的曝光。 固然,作为商业方,是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让平台推荐自己的广告内容给指定的受众 显然,这样的成本不会低,所以即便是商家,也会千方百计做一般的免费内容,以保证自己的投入产出比。即便是付费内容,如果遵循同样的选择,往往也能提高广告的转化效率。 网上平台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宣传渠道。所以,学会让平台赏识,成为了网上宣传推广的重要考虑和要求。因为平台出于公平和自己的商业利益,不会公开具体的内容推荐算法细节,于是,各种优化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不断的猜测发布内容,失败后调整,这个被称为试错过程。但是,很多人会在成功到来之前就放弃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得到平台 的青睐而成为首部流量。

網紅和KOL

图片
KOL是英文单词 Key Opinion Leader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关键意见领袖,简称意见领袖。虽然有领袖两个字,但这并非是一个政治领域的词语,实际上是源于媒体传播领域的二级传播理论,认为经过KOL的两层传播更容易改变接收者的态度。 在中国,则普遍使用网红这个词,实际上就是网上的KOL。中国的文化里面对红色是正面的感知,表示喜庆,表示火爆。所以,虽然交通灯这种基于光视觉心理的体系和西方用了一致的标准,但是像股票交易系统就采用了完全相反的颜色表示,在中国,红色表示升,而绿色表示跌。所以,网红这个词在中国的意味中大体是个正面的,而个别网红因为个人行为导致的污点,则应当视作是个别特例。 KOL这个词的角度是说某种人他们具有能影响别人的能力,网红这个词的角度是说这些人很具知名度。很大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描述的是同一个事情的两个侧面,也就是知名度和影响力之间的正相关是非常的强烈的。只是中国文化的难得糊涂倾向,使得日常用语倾向于描述某种状态,而西方的文化则倾向于描述某种动作及其结果。这是文化和思维习惯的差别和取向,并无高低之分,深究起来虽然有趣,但是篇幅会太长。 关于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关系,则涉及到人的信任度来源,从众心理,认知的边缘路径等。人抵触某些东西,往往基于心理层面的安全本能,而未知的、未确定的,则往往最会激发人的抵触心理,所以当一个人或者物品知名度很高,人们对其熟悉度高的时候,心理上的最初抵触往往就比较少,而倾向于认为其带来的其他信息可信度也比较高。当比较多的人都持有这种观点时候,所谓的羊群效应也开始出现,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任成本的考虑,既然大家都觉得对,那么很有可能是正确的,虽然这可能会带来盲从,但确实是有其道理存在的。加上人的认知体系里面,往往在不是非常深入了解的领域,倾向于使用边缘性的信息来进行判断,而不是理性分析其核心信息,这就更容易让人群相信某些知名度高的人物。 网红或说KOL,为什么在网上的商业推广宣传中很活跃,基本的原因就是这些。在中国,一个大的网红直播带货,能顶上几个广告营销公司的功效,不容小看。  

窗帘

图片
当人们兴高采烈地要搬进去自己的新家时候,做为建筑主体的房子,能够进行大的改变的空间是比较小的了。毕竟,你还能做多少呢?刷刷墙,画不同图案,分隔物不能太多,否则属于非法建筑物了,承重结构则是不能动的。所以,在开发商的偏好上面要变得更符合你自己的个性,就只能在墙面之外动手了。家具电器什么的,沙发地毯什么的,厨房卫浴之类的。当然了,还有一个,就是窗帘。 落地玻璃大量使用在新的建筑物里面,这给窗帘的市场开辟了更大的容量。窗帘,是柔性可开可闭的,它和窗户属于时不时和好,时不时闹掰的一对。 对于住户来说,窗帘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而去让外面的阳光和景物进来,也可以根据你的意愿阻挡屋子里面的信息出去,造成开放和私密的自由切换,从而使得家里成为属于你自己的你可以决定其性质的空间。没有窗帘的房子,绝对是不能入住的,除非你没有窗户,或者有暴露的倾向。 家庭主妇们不会满足于窗帘只是完成它们遮光和放光进来的功能。当然,遮光的需求非常重要,这个需求对于窗帘的材质,还有对于缝隙例如窗帘头部位的控制机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能够遮光的窗帘,让你晚上睡觉时候产生在天桥下睡觉的感觉,毕竟城市里面的夜晚简直不能再亮了。 完成这些功能以后,主人们还希望窗帘在打开的时候,当它们卷在一边的时候,能够足够的优雅,成为房间里面的一种点缀,和窗帘头一起,它们既然已经把阳光和外面的景色请进来了,没有理由不配合着做最为美好的景色框。 而当它们关上之后,在屋子里面的灯光照射下,理应有一种营造氛围的能力,让这个私密空间变得充满情调。不同的主人家,和在主人的不同时期和年龄阶段,那种情调或者淡雅,或者浪漫,或者狂热,这所有的林林总总,便形成了很多的细分的需求。这足够养活散落在城市各地的窗帘卖家。 因为窗帘是需要量尺寸进行裁剪和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后再上门去安装,人工费用是要收的,而出于设计和人们的美观考量而产生的多样化材质需求,都赋予这个市场足够的利润空间。但是竞争显然会往另外的方面削减这些回报。所以,当你看到,卖窗帘的把他们的广告易拉宝放到离自己很远的新楼盘去放置,做推广宣传,你也不会感到丝毫的奇怪。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有情刀客無情刀

图片
中國廣東的陽江,是刀具的產地。這裏面除了出產在中國國内有知名度的厨房用刀具,還是很多世界厨刀一綫品牌的代工厰所在地。國際知名品牌的刀具在這裏生產后,發往全世界各地區銷售。可以代工生產一綫品牌的刀具,説明這裏的廠家在製造工藝上是合乎生產要求的。 但是,當他們自己生產並打造自己的刀具品牌時,則沒有那麽成功。 這裏面就有了一個品牌效應。一綫品牌的產品,因爲長期以來被人們所認知甚至熟知,所以人們傾向於選擇購買它們。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説,是讓他們放下顧慮,選擇信任的一個無形的指示,但是反過來,對於競爭者,品牌則是阻止他們進入的巨大壁壘,因爲大家公認和接受現在的品牌,則難於同時接受一個後來名不見經傳者。 後來者并非沒有機會,但是這裏面要説到的是成本。一個品牌的確立,除了產品本身質量過關,設計令人感到喜歡之外,巨大的宣傳和推廣成本是必不可少的,廣告的錢是一定需要燒的。而且時間的跨度是無法一步跨越的,而投入成本后,是不是可以,什麽時候可以得到回報,回報是否可以覆蓋成本甚至大賺,這些都是未知的,未確定就是風險。 正因爲後來者在猶豫是否下大的成本去廣告的時候,現有品牌已經在享受以往形成的品牌知名度的紅利,它們固然還需要持續地進行宣傳,但是口碑上的效應確實已經幫上了很多忙,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宣傳成本。 後來者如果不選擇敗退,那麽明智的做法是尋找這個市場裏面的利基,也就是尋找到市場中還沒有被現有品牌占據的一小塊細分,然後靜悄悄的現在那裏面耕耘,積纍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厚積代發。這是耐心、戰略眼光、執行力、實力的多重考驗,相信很多後來品牌是最終熬不過的。 但先行者也并非就能高枕無憂,競爭者是一定會存在的,即便很多會因爲熬不住而退出,但是即便那樣,他們在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分化了市場的需求,導致先行者的市場份額降低。而且,顛覆者分分鐘是有可能出現的,臥榻之側,哪裏可以容下他人?先行者的壓力也是持續存在的。何況,市場本身的變化也很激烈,消費者對於替代品的認知如果超出了老品,那麽一個市場就永遠死去了。 刀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空气消毒机

图片
空气消毒机器,因为疫情的关系,现在随处可见,在很多的食肆里面,都额外安装上了。 自然,这个是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需求驱动,因为过去两年疫情的切身体会和广泛宣传,人们认识到这种必要性。 店家除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客人的考虑,毕竟同时,客人对于购物环境的要求,也是影响到商场业务来源的。这在疫情前何尝不是, 只是疫情中的需求更特殊和强烈。 生产空气消毒机的厂家自然享受到市场扩大带来的销量提升,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前就固守在这个市场的,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厂家,该是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市场的扩大,自然也会引来竞争者,但是进入不同的市场,自然也有进入壁垒,要突破壁垒就要付出成本。如果原所处的行业距离较近,这个转化的成本可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主要是生产和销售上的能力和网络。如果所处的行业比较远,则可能是巨大的成本。 吸引某一些行业外的市场参与者的一个诱因,除了市场的因素,可能还有政府主导的补贴行动。政府主导公共场合的环境消毒,基本上也处于短中长期的风险控制,如果一个地方的疫情得到良好的抑制,那么这会给当地的经济复苏带来更大的可能性。这正是政府主要的考量之一,因为如果经济难于复苏,整个社会的各项问题都会浮现并纠结起来,严重化。那样对于政府的治理是非常不利的。当然,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很多种配套措施,不只是空气消毒机,但这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值得投入的点。通过鼓励中小型的商户购买使用这种消毒机,是会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的。 消毒和卫生护理行业,除了空气消毒机器,其他的方面,可能也是受到了类似的影响。某些相关企业的股票可能会得到比较长久的支撑。但是,面对如此大的疫情,靠此发大财的想法在舆论上是不会得到支持的,例如疫苗这种高投入的产业,也不会像疫情之前那样可以追求高的利润回报。所以,单纯从经济利益方面来考量相关的产业是不现实的。而这里面产生的社会效益回报,倒是有可能会在长期的尺度上逐步的回报给曾经为此而付出的企业和个人。

手持电风扇

图片
夏天,热的空气肆虐在四周,因为生计要在热风之中冲撞的人们,终归是要想各种方法来抵御热度的侵袭。手持电风扇的流行,也有很多个年头了。当初是从那里兴起的,倒也没有考究过。这种硬性需求得产品,需要的宣传和推广应该是不用太多的,看到就买了,也不是非常贵的。 一个手持的电风扇,当然要求有那么几个。首先,得小和轻,否则谁也不愿意扛着一个立地电风扇在大街上走吧?说起来也只有能倒拔杨柳的鲁达鲁智深才有那样的力气和魄力了。一般人要是整个重的电风扇,那吹出来的风还不够动力气出来的汗水猛,得不偿失啊。这就对于材料的使用有特别的要求了。小和轻,当然形状也很重要,不同的形状对于携带来说,便利性是不一样的,现在有的是在放电池的地方做成长的细的手柄,便以手持,这个设计还算可以。 另外一个,风得足够劲道。这意味着电动机的马力得足,还有风扇片的送风效率得高,不能光转动不送风,那能量都转化为损耗热能了,更热了。电动机的马力,可能因为近来采用的磁铁强度大了,所以同等大小的马力好像比以前一般的马达更足了。 当然,马力足了,得有电。一个是马达的效率,另外一个是电池得有足够的容量。现在很多手持的电风扇,也采用可充电的电池了,可能和大的电动汽车用的电池还是一样的呢。而外接的充电电源则是usb的,容易找到充电的地方。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的。 所以,就是这么小小的要给风扇,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的。如果再考虑更多的特殊需要和细节,产品还可以进行各种细分,例如手持的因为手老是要拿着,一个是手很累,另外是占去了一只手做事情不方便(不过对于治疗手机依赖有一些帮助,不大)。所以,能够固定在手腕或者手臂上的需求,也是一点能够细分的点了。 其他的,包括颜色,形状和装饰,是否能够调风速,等等。虽然是小的风扇,但对于供应链的要求还是蛮多了。商业,总是能够把东西慢慢得做得非常细致。 现代的都市,在家里,办公室,交通工具上,很多都装有空调,在空调不能服务的地方,就只能交给这种传统但是却又有很多创新点的手持风扇了。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试点和推广和风险控制

图片
香港的公交车上,八达通是普遍安装的支付系统,除了少数一些小巴,你几乎都能看到那个黄色的八达通读卡器,以及上车时候听到人们嘟嘟的拍卡声。 而最近才开始试点的是马云家的支付宝,常用taobao购物的人会对它比较熟知,则只有很少部分的路线的车才有安装。人们基于风险管控的要求,总是在因素未明的项目初期阶段,把项目的范围划定在很小的区域,这样,如果发生了任何难于预料的情况,因为范围所限制,也不会导致对全局有大的负面影响。而试点范围随着时间,会以新的方式运作,并不断地收集到新的运行数据。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修改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并把一些效果好的做法扩大到其他领域去进行使用。这样,慢慢的把一种新鲜事物纳入到日常的运作中来。 试点,评估,扩大,这样的过程,是人类在谨慎和勇敢之中的一个平衡选择,这让人们不会裹足不前,也不会鲁莽冒进。这是千百年积累的经验。 宣传和推广领域,也有类似的操作。既然涉及到了成本投入和时间进度,有了预期的目标,那么就有了风险的考量。成本投入,会有效果吗?要修改现有的策略,会不会变得更加糟糕? 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所以框定一个范围,类似上说的试点便成了必要。 推广和宣传界,形成了非常详尽的效果评估手法,拥有著名的AB测试比较模式。也就是同时对受众的不同群体进行对照性的广告推广投放设置,例如在创意内容,时间段,频次,落地页等等方面进行差别投放,然后对照效果取最优化方式。 如果所有的流程是在网上进行的,那么基于大数据的架构,整个过程可以做到非常的自动化。这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提高了营销项目的成功概率。 如果有部分或者全部的流程是在线下的,那么,因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往往不是实时的,所以会有较大的时间滞后。另外,线下系统涉及人员较多,协作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成本投入。这可能导致对照测试显得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型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企业开始寻求网络上的宣传方法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午市特价

图片
为什么会有午市特价优惠,或者说午市套餐这种配置呢?中午吃饭为什么相对来说便宜一些?这是司空见惯的,好像也没有人认真的去考究一下。当然能理解是从过去一直延续下来的,英文你面也是正餐即dinner指的是晚餐。 不用去翻腾历史,看能不能用一般的方式来理解一下午餐的特殊。 午餐的消费特点,大家是在工作中间休息的时间,虽然时间可能也不一定太短,但是可能希望在休息的时候再加一些其他活动,例如散步什么的,那么时间感觉上是短了。而且,因为下午还要工作,所以,多少会有一些心理上不放松的因素。因为这样,大家吃午餐的时候,往往都动作比较干净利索,占台的时间也就相对应比较的短了。 站台面较短,意味着店家服务的成本较低,而翻台率也能比较高。例如在香港,中午一般分了几个时间段不同人群会过来吃饭。所以,商家显然把价格放低一些,是可以覆盖成本的,低的价格也能吸引客流。 既然用餐时间较短,那么大家对于餐的制作时间的忍受也会相应短,所以中餐的餐单也会根据这样的需求有所调整,大制作高成本的菜单就会相对少,而快速省成本的菜占比比较多,这也导致了整体的餐费相对来说低。 而相对来说,晚餐一般大家的时间比较充裕,因为后面是休息的时段,心情上也比较放松,所以用餐时间就比较长,对于餐台的占用时间较长,店家计量成本的时候,显然也会得出比较高的数值。 中午这一餐吃的比较急忙粗糙,也许晚餐这餐人们普遍会有好好吃一餐的心理述求。对于餐的内容和质量自然也会有高的要求,成本自然也高。例如,晚餐可能要吃好一点的牛扒,开上一瓶红酒,和几个朋友们好好畅谈两个钟。对于店家来说,服务的时间也增加了,这些都会加入到成本之中。 所以,相对于晚餐,午餐的优惠价格是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之下,店家和顾客的一个平衡点,这是市场的自动调节力,因为哪怕任何一点上任何一方感觉不满意而退出,价格都会自动去寻找一个新的点,并稳定在那里。无论如何,午餐的价值,一般来说都会比晚餐要低的。店家在自己的宣传和推广策略上,也会自然而然地提现到这种价格。

出爐麵包

图片
在香港的各個茶餐廳,很多都會在門口放一個玻璃的櫥櫃,放著各種各樣的麵包甜點,都是本店自製的。上面寫著出爐麵包,當然麵包都是烤箱裏出來,出爐麵包的意思是剛出爐的麵包,熱烘烘的,香噴噴的,色澤金黃,口感鬆軟,由不得人們不對此垂涎三尺啊。 這放著各種出爐麵包的櫥櫃,便成爲了茶餐廳的品牌形象的一個有幾組成部分了。而且香味是飄得很遠的,金黃色的色澤是很遠就能看到的,行人們往來的時候,就這麽被香味和色彩吸引,勾引起來食指大動,趕忙就走過來進行購買了。如果是在適當的時機,在人們的飢餓感起作用的時候,例如下午茶的時候,當然下午茶還有一個儀式感的特點,那麽吸引人們過來購買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類似的情況,還有燒味店挂起的燒鵝,被稱爲油炸鬼的油條,牛雜店的牛雜湯鍋,這些都是承擔了招攬客人和業務進行的雙重功效的,很好的貫徹了好的產品會説話和自行宣傳的優點。 然後,這是一般的情況。如果,任何一個店家,還加上一個自製的特色的,在出爐麵包的牌子上還加著本店特有蛋撻、馳名菠蘿包等等,突出自己的比較性優勢,那吸引力就有增加了不少。然後,再在旁邊的照片區域,把一些明星慕名古來品嘗購買的合影放出來,那麽,說服力就更加強了起來。 這些加總起來,成年纍月,就對經常走過的人們内心形成了品牌和口碑效應,甚至形成了一星期不吃一兩次就感覺欠缺什麽的儀式感,那麽,就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品牌推廣效果了。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種效應還會在網絡上進行傳播和發酵,因爲互聯網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能夠把出爐的照片和口碑傳播得更加遠,如果是網上某個網紅大力的推薦,粉絲甚至會從大老遠的地方跑過來品嘗。 當然,一個出爐麵包的櫥櫃并非能夠解決所有的商業問題,最初的想法可能只是方便路過的人們的買麵包,可能沒有想到更深一層的推廣和宣傳價值。而在一個都市裏面,同時采用這種方式的雖然不是全部,但是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到了最終,還是要看產品的特點特色和質量,才能最終捕獲到客戶的心。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过滤是为了降低伤害

图片
幾年前,香港的一個居所出了飲水裏面有毒物質超標的新聞,於是,水過濾的生意便有了提升。這包括了純净水的銷售,家用自來水過濾器的銷售,商用過濾服務的銷售等。現代的供水系統已經發展了這麽多年,本意是爲了方便人們取到安全可以飲用的水,但是任何的體系,只要組成複雜,參與人眾,都可能蘊含著這樣那樣的風險。無論是從代理人問題這樣的基本經濟學原理分析,還是系統性風險角度,都得不出來完全消除風險的終極辦法。 既然是代理人問題,那麽自然試圖去消除這種風險的方法之一就是自己動手,所以在自己的水龍頭那裏,安裝上自己購買的水過濾器,在食用之前過濾并且親自檢查驗證,這樣當然是會比較放心一點。雖然,過濾器的生產銷售自然也是代理人問題的另外一個領域,但是,畢竟距離自己近一點,放心一些。 過濾的例子很多,例如空調裏面的濾網,用來把吸進來空氣中的粉塵給阻攔住。例如現在非常流行的空氣清新機,除了過濾粉塵,還會過濾有害微生物。例如香烟也加了一個過濾嘴。 過濾,英文是filter,目的一般都是把有害的阻攔住,讓相對無害的可以通過。爲什麽說是相對無害?因爲通過的自然也可能還是有有害成分在,只是相對少了而已吧。 即便是在商業宣傳推廣領域,也需要做類似的過濾的動作。例如,在網上下廣告的時候,你購買到的流量,裏面有可能參雜了非常多的虛假點擊流量。這種流量花去了你的錢,但是卻不可能給你帶來真正的轉化和銷量,尤其有害是可能導致你的網頁收到主流搜索引擎的負面標識,直接影響到你的自然流量,從而影響到你的業務開展和未來的盈利。這是非常有害的。 要過濾,自然就要識別出真假的差別,因爲你只有知道了區別,才能針對性,而不會導致無所適從或者錯誤的過濾,把好的流量給阻攔了。 基本上這需要一些IT方面的知識,才可以讓你在複雜的網絡環境中盡量獲取優良的流量,而不是白白的花去自己的錢財而得不到應有的成果。 當然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想完全杜絕虛假流量,那是不太可能的。即便是很大的公司都難於做到。所以說,過濾是爲了降低傷害,而不是杜絕傷害。 這個世界,你只能保留一些容忍度。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琳琅滿目的餅屋玻璃櫥櫃勾起的美食回憶

图片
港鐵站内的餅屋,放學的時間,穿著校服的學生經過時候,看著玻璃櫥櫃裏面的各式各樣的蛋糕點心,各種美麗的形狀,白色的奶油上面彩色的水果,黑色的巧克力好像正在滴落。正是長身體的年紀,正好是肚子餓的時間。這怎麽能不流連忘返? 其實何止是學生,成年人經過也會被吸引。況且,裏面的燈光又故意放得那麽的亮堂。 語文裏面有一種修辭手法叫做通感吧?好吃的東西,仿佛具有了和人的六感皆能接通的魔力,而不僅僅是好吃而已。色香味俱全,本來就是評價美食的一般標準。 這裏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味覺的回憶被喚起的根源可以不必是味覺本身。看到美食就口水直流食指亂跳相信不僅僅是洪七公的獨門絕技,具有這種魔力的相信也不只是黃蓉的叫花鷄。當一個美食在過往曾經經過你的味蕾留下深刻印象時候,任何的蛛絲馬跡都有可能把那段記憶勾引出來。 而回憶的喚起,是商業營銷和廣告宣傳刻意去使用的人的心理層面資產。 陌生,總是意味著戒備,因爲信息不足的狀態意味著可能的風險,這是亙古而來的人類心理底層的保護機制。當一個東西在以往曾經出現過,這會增加你的熟悉度,也能夠降低你的戒備心。當然,這種熟悉程度不一定是那個物品本身,往往是涉及到其中的某一些元素,就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爲愛屋及烏,人們的心理層面往往是這麽奇妙的。 所以,宣傳和推廣者總是想方設法去勾起受衆的和產品相關的一些關聯記憶,如果沒有,那麽就耗費一些成本,在最初的時候反復推送產品廣告,讓你在記憶的深處有一些回憶。這些在平時可能是不知不覺,但是你到賣場的時候,如果發現兩個競爭產品,則很有可能你會對曾經瞭解過的哪一款的感覺更好一些。 這樣的情況,往往幫那款產品在你的選擇過程中勝出。 廣告,本來就是這麽簡單的原理。但是,考慮到競爭的時候,簡單的原理的實施雖然簡單,但是要能順利達到你的目標,則顯得不那麽低成本了。因爲你在做廣告的時候,別人也在做。 要勝出,談何容易?唯有繼續努力,持續不斷,并且不斷的推陳出新,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扎堆的加油站

图片
在比較大的路的路邊,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就是幾個不同的品牌的加油站扎堆在一起,一間緊跟著一間的,共同營業。扎堆,自然帶來了競爭的態勢,按照一般的定位戰略原則,如果你能夠避免競爭的話,最好能夠避免,因爲不戰而勝是兵家的上策,商場如同戰場,自然也是如此。 但是,那麽爲什麽加油站出現了這樣扎堆的現象呢?必定有其原因。 這可能要從加油站的業務特點説起。加油站顯然是供應汽油柴油的,所以它的貨品是屬於危險品。儲藏燃油的地下油區,有安全方面的要求。因爲這個特性,顯然加油站已經不可能好像一般的業務那樣,可以隨意在城市的任何角落裏面安置。它必然會在城市管理部門的嚴格的管理之下才能實施。也就是說,加油站的選址會因爲政府的地塊用途規劃而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是基於安全性的考慮。相關聯的方面,例如道路和車流量的規劃,也是在城市管理部門的考慮範圍的,因爲這分分鐘鐘影響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而交通如果不順暢,基本上一個城市也沒有前途。既然車流量已經有所規劃,那麽基於車輛行駛距離和聚焦點來考慮,需要加油的地段也會具有一些集中的特點。那麽,加油站的選址範圍也自然會選擇在這些集中的地點爲好了。 所以,綜合來説,加油站所需要的地塊屬於稀缺的資源,再考慮到避免壟斷和資源分配的公平和合理競爭,那麽在稀缺的地段上引入多個經營者,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那麽從加油站經營者的角度來説,是不是合理呢?答案當然是合理的,否則也就沒有人願意投資加油站的生意了。因爲是在一個整體上的規劃下,加油站和司機都會接受同樣的安排,並在這個前提下進行業務和享受服務。 如果從成行成市的角度來做純商業的考慮,這樣的集結經營點對於經營方和消費方都是有好處的。消費者因爲多選擇而贏得便利性,例如如果高峰期間有多家加油站可以選擇,那麽排隊的壓力是可以減少的。經營者的好處也不少,例如幾個加油站一起的油站整體容易引起駕車的人的注意力,大規模的廣告效應自然也會幫助降低單個經營者的廣告成本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