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推廣”的博文

Kombucha和SCOBY

图片
SCOBY SCOBY是一个英文词首字母组合词,它代表的是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意思是细菌酵母共生培养体。顾名思义,这是一块东西,里面同时生长着一些细菌和酵母,共生的意思,是指的细菌和酵母之间互相有益处,互相富养,所以让这个生物环境可以一直的存在和成长下去。 Kombucha Scoby听起来本来是一个通用的生物学名词,但现实中经常听到这个词,是在Kombucha的领域。Kombucha是一种流行的健康类饮品,是用加了糖的红茶经过发酵之后形成的。这个发酵的过程,是需要在里面预先加了SCOBY的,在网上一些Kombucha的商店里面,往往有Scoby卖。SCOBY其实就是经过人们很久时间选择出来的一些益生菌类,它们会吃掉糖分,然后产生另外一些营养的物质。这些代谢产物,被人们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尤其是经过一些比较知名的人物例如名星等的现身说法,认为对于保持体型有所帮助,于是在一些人群中得到了很多的追捧。 SCOBY在酿制Kombucha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成长起来。它的样子,本来就像是一种凝胶体,悬浮在酿制的容器的上部,让它看起来好像是某种蘑菇。所以,也有人就这样将Kombucha称为红茶菌菇,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就是共生物,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蘑菇类物种。 SCOBY的样子看起来,其实并不好看,对一些人来说,可能还会觉得黏糊糊的有些恶心。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后,去喝Kombucha的人,还要面对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这个原本的加糖的红茶相比,味道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发酵的饮品食品,其实多少往往带一些酸味,例如酸奶那样,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喝。但人们的口味总是可以培养和变化的,所以如果喝了几次习惯了,又听到一些人们的大力吹风,就会慢慢接受了。 关于Kombucha的效果,这个涉及的领域就多了,还是留待专家来去说明。现在在网上能够看到的资料,推广宣传的成分为多,也不乏是一些人自己的实际酿造和饮用的经验,可以找来参考一下。自制食品毕竟还是要多加小心,如果遇到成品的那种瓶装在超市里面出售的,我倒是不介意去喝的。但是,Kombucha并非到处可以买得到的饮品。 阅读更多: Kombucha essays(中文红茶菌或康普茶)相关的文章

击剑的奥运会金牌

图片
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两天是比较开心的。因为香港的选手,在东京奥运会上面得到了花剑的冠军,这对于香港和中国来说,都是一种荣耀。因为地方比较小,香港的奥运金牌很少,每一颗金牌都是非常值得珍惜。 而媒体上开始分析,因为这个花剑的冠军奖牌,香港的击剑运动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很多家长会考虑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学习击剑运动。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冲着去参加奥运,但作为一个传统的特色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学习到不少知识,还是值得的。 击剑,对于普通的球类运动来说,是小众的运动。香港的击剑场所不多,这次因为得奖的爆炸性效应,估计对于市场是一个鼓动。但是,市场和供应,这个发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其发展也是有天花板的,因为除了场馆,还有教练人才的数目等,都不是能够很快就能够大幅增长的。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个有巨大信息量的事件发生了,因为它的爆炸性效果,会让很多人被动接受到相关的信息。让信息流向人群,让人群接受它,也是广告和宣传推广团体的内在职能。这一个部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成本的多寡。商业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的,如果广告投入没能够在可见的未来收回,那么广告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但是一个大事件的发生,往往就替代了广告,成为信息传播和说服力的中心。这对于正好已经在这个市场里面守了多年的既有从业者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是天降的商机。因为他们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就欠一把大的火,而突然来了一阵东风,真是意外之喜啊。 对于其他的,如果不在这个市场的商家,当然也会对这块肥肉有所意图。但还是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如果你距离这个市场太远,你进去没有人阻止你,但是你的技能和市场转换,是需要额外的学习曲线,付出额外的成本的。你能够保证市场起来后,你转化完毕,并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吗?老实说着很难。 很难,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有实力的,则会采用收购现有的成熟企业来获得能力的做法,并且在市场的扩大中得到益处。无论如何,只要有市场,有商机,事件之下,商家们都蠢蠢欲动了。

书展是一种特殊的成行成市

图片
香港每一年有一次声势浩大的书展,不仅在香港,而且在周边地区都有名气。对于香港的小朋友和家长来说,这个时候是集中去买书的好时候。香港的书不便宜,在书展上买可以打很多的折扣,所以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拉着手拉箱去展馆,买回来一箱子的书。 除了书,自然也会围绕着书籍的周边的产品在那里参加展出。例如因为很多小朋友到场,所以玩具和文具自然也就是一个合适的品类。即便没有卖,也是可以打一回广告的。还有例如一些电子书的阅读器,也会在这里设点出售,自然手段也是打折送礼物,大大优惠。 展会还会进一步拓展范围,邀请各种作者,教授,出版商,过来做各种不同专题的论坛,畅谈行业的前景,或者某个特定专题。因为书籍本身就是专注问题讨论问题的平台,所以,这些论坛选题是非常丰富,多彩多姿的。自然,不少出版商会选择这种场合,给自己公司的书籍增加曝光机会,有的还会让自己的签约写手出来做签名销售。如果这个作者还是知名人物,或者明星,那么现场的氛围会更加的火爆。 所以,书展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成行成市。它的时间是短期的,组织比天然的成行成市要严密和主动,不是自发的。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宣传推广的聚合效应,购物的互补便利性,从众心理的激发性,这些和自然的成行成市是很类似的。这些效应合并在一起,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发酵效应,让参与的各方都非常积极投入。出版商自然因为可以出很多的书,以及可以做自己的品牌宣传,包括签约作者的宣传,所以出版商会积极参与。读者,因为可以在巨量图书供应和竞争中得到价格上的优惠,以及挑选时候的可选性很多带来的便利性,自然也会欣然前来。写手,和出版商大体上一样的想法,往往也会接受出版商的安排而来。相关产业的商家,则因为同样的客户群体集中出现,冲着这种商机,都会积极前往。政府和主办部门,则是为了整个书展的名声也就是品牌效应,以及社会效益,也会积极组织。同时,在这样的聚合性的活动上,除了竞争之外,还存在了很多的交流机会,都是令人神往的。 可惜,这两年因为疫情关系,对于书展的开展有一定的抑制。相信,只是暂时的困难。

含羞草

图片
在他触碰路边的那棵含羞草时,他是蹲着的。这很容易理解,含羞草是比较矮小的植物。但是含羞草也是带刺的。想起来,另外的一种带刺的植物,却比较地高一些,也更加出名一些。那就是玫瑰花。 害羞的草和奔放的花,却生有同样的刺。这听起来有一些令人诧异,但其实从大自然物种自我演化的需要来说,一点都没有疑问。长刺自然是保护作用,让喜欢吃植物的一些动物不以它们为食物,这就加大了生命周期的延续机会。含羞草遇到触碰的时候,会低垂自己的叶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按照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大风大雨的伤害。而玫瑰的花朵的奔放,是为了吸引虫子过来给我授粉。这些都是物种自我进化的内在需要。 但是,自从它们被纳入人类的思维,便超出了上面的这些设定,开始具有人类的目的性。抵御风雨的叶片闭合,成了害羞的表现,玫瑰的花,代表了爱情。 每一个做宣传推广的广告人,都应该深刻理解上面的这些事实。只有在人类的思维当中,物品才有了人类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只要进入了人类的思维,那么物品原本的原因好像就变得不重要了,人们只想要了解和理解在人类定义的意义环境里面的物品。玫瑰花和含羞草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当你在宣传一种商品的时候,你也是在注意你的受众的思维当中,对这个商品的定义和感受,而不是一直只是在那里强调商品本身是什么。商品本身是什么,并不是很重要,在人们的心目中,商品像什么,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所以,sell一个商品,不是在鼓吹那个商品本身,而是在发现和调动受众们对于这个商品的思绪和情感。你在做广告,但其实你是在做communication,你在和你的受众交流,你在学习和了解他们,你在感知他们需要和缺少什么,然后你再针对地给出offer。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广告人都深刻理解这一点,或者虽然深刻理解,但是到实用的时候,却往往忘却了,做出了相反的事情,王婆卖瓜,自爱自夸。这是以产品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两种商业思维的不同点。

红茶菌Kombucha的泛化品类

图片
红茶菌Kombucha在某些人群中是大名鼎鼎的,但是并非是在大众市场中,至少在香港的观察来看,很少能在大众化的超级市场里面看到有售卖相关的产品。 虽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众的,但是小众化的市场里面,往往来说消费意愿却又非常强烈,而且替代物或者说是竞争度是比较小的。在宣传和推广上来说,它在这个小众市场里面的传播效率是很高的,但是要突破到大的市场中,则还需要非常的成本,甚至是不划算的。 所以,在一个小而美的商业模式里,红茶菌Kombucha也早已经开始了它的深耕细作。 例如,红茶菌的红茶就有不同的很多选项,你在亞洲的市场上,可以找到它们使用了类似中国云南普洱来做原材料的Kombucha,还有用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对于红茶菌的培养来说,可能那些小的微生物并不介意这些茶的不同,但是额外带进来的风味就有了一些差别,这对于人们来说,是愿意能够有多种选择的。对于商业的运作来讲,太过单一并不好,有了多种原材料的可选性,也是有利于推广的。 另外,有的相关Kombucha产品已经脱离了饮用的范围。你可以找到某些产品,它们是宣传用Kombucha作为原料,从而提取出了有利于人们的皮肤的精华,制作出了皮肤的护理产品。这还是和大健康有所关联,但是品类上和原来的饮用性质则大相径庭了。 即便是在饮用的领域,也各有细分。市场上比较容易接受的,当然是已经罐装完毕的,买来可以直接饮用的Kombucha,但是对于一些更加注重品质的客人,或者是健康类实践例如健身、减肥等的深度爱好者,他们会选择自己进行Kombucha的酿造。这个时候,市场会聚焦在菌种的售卖,制作法的培训教育和书籍,进而还会形成兴趣相投小组的社交化论坛和服务。 有的此领域的达人,红人,或者说是KOL,会成为这些社群的核心。我们知道,在网上有几个美国的Kombucha的专家,写了几本书,成为社群里面经常被引用的内容。 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观测到Kombucha在往更大众化的方向发展的苗头。毕竟,在一些大的购物平台包括taobo天猫、京东等,还没有发现大的销量提升趋势。

Kombucha这样卖,可以吗?

图片
他到一个潮汕的朋友家做客。这个朋友生意做得很大,所以,他经常过来和这个朋友谈谈生意经,看看有没什么新的商机,新的产品可以拿来宣传推广一下。既然是潮汕朋友,那么当然是喝功夫茶了。 他的朋友坐在茶座的主位上,手法熟练地泡茶。 他喝了一盅茶后,说:“你有没有听过 Kombucha ?” 朋友一下子没有听清楚,问:“什么茶?功夫茶,怎么没听过?” 听朋友这么一说,他知道听岔了,不过这个Kombucha的发音还真的有点像功夫茶的普通话发音。于是,他赶紧解释起来:“Kombucha是现在欧美很流行的一种饮料,它和茶有关,但不是原本的茶,是红茶加糖后发酵出来的一种健康饮品,有很多益生菌。前两年,因为好莱坞几个明星说喜欢喝,所以最近比较流行。” ”哦,这样。发酵的,那一定有股酸味了吧?一般人可能喝不惯。“ ”是,有个过程。和酸奶一个道理。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就不能接受。有保持身材需要的人群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一些。“ 朋友给他把茶给满上,然后自己也喝了一口茶,思考了一下问:”这中文名字有了吗?“ ”有啊,叫做红茶菌。也有叫做康普茶的,不知道谁翻译的。感觉这个还可以。“ ”我感觉这都不好。可以叫做恐怖茶。“ 他听了吓一跳:”恐怖茶?这么恐怖?“ 朋友笑了:“你听错了,是孔明的孔,吕布的布,孔布茶!” 他一听,感兴趣了,这个和历史就有了关系。他补充了一个信息:“外国的推广人,不知道是谁,宣称这个最早是从中国秦始皇开始制作的一种茶饮。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入手来考虑推广。孔明是文,吕布是武,文武双全,这可以有。” ”哈哈!你也觉得好吧?那我们就去做一个品牌叫做孔布主意,专门卖Kombucha。就算卖得不好,也可以卖别的东西嘛,这品牌名称先记下来。“ 其实这是他们经常聊的生意经的其中一个而已。想法是很多的,但是真正做起来,还需要很多的市场调研,各种条件是否能具备,还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行。真确定下来了,感觉这个名称上还是有故事可以挖掘和讲述的。

发泡和不发泡的洗手液

图片
一按就发泡的洗手液,好像卖起来比一般的挤出来液态洗洁剂的贵很多。于是,好事的人便去研究了一下,得出结论是发泡的好像杀菌的效果其实不如液态的,还建议到 taobo 上去自行购买发泡泵来组装。 结论对不对不讨论了,但是商业的东西,最终还是要市场来认可和买单。既然市场认可了,人们有买这种产品,长期下来,这种品牌能存活下来,那么说明还是有其可取之处了。 发泡的过程,当然在泵头上,是比不发泡的要复杂一些的。因为要加上类似海绵的结构体,这样挤压得时候,空气和液体就会进行充分的混合,这个效应其实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很多个小人在吹肥皂泡,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小泡泡了。 既然泡泡是空气和洗手液有效液体的混合,那么同样体积的,发泡的和不发泡的相比,自然是不发泡的有效成份更多,因为发泡的里面有很多空气啊。当然了,这可以通过调节液体的杀菌成份的密度来保证达到有效的成份比例,否则就可能杀菌效果下降了。 发泡的好处之一,估计是因为已经被气体撑开了,所以分布比较均匀,可以容易地涂抹到手的各个不委屈,而不发泡的则是黏糊在一起,往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手上都涂满。在这种疫情的时候,人们一天洗手的次数是非常的多的,提高每一次的效率,看来也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选择。还有,发泡的好像而是容易清洗干净一点。 从宣传和推广的角度,发泡的这种好像还是更适合做内容,因为毕竟白色的泡泡,在人们的观念当中属于可爱形状,不像是非发泡的,软绵绵地挤出来,没有动感的美丽,也没有任何关于童年回忆的遐思。这样,在卖相上,自然还是发泡的广告容易打,也就是花同样的钱起到的效果会更加好一些。 当然了,市场上有不同的客户。所以,更为精明的客户,可能会计算到非发泡的在洗手和杀菌这个事情本身上,其实是更为划算的。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去选择非发泡的产品。还有一些客户,对此没有太多的细想,能洗干净就好,那么就买便宜的那种。 所以,市场对于发泡不发泡是都需要的,所以厂家也都保留了生产力。这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功能之一呢。

洗衣机

图片
原来洗衣机的发明已经是一百多年将近两百年的事情了。据说最初的洗衣机灵感,原来是来自海员们在海上洗衣服的方法。海员们把脏衣服放在一个袋里,用绳子拴住,然后扔到海里面,用船拉着袋子,让海水不断地冲击袋子里面的衣服,结果能够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这一看,就是一个偷懒的做法。但是,历史上多少伟大的发明,就是因为人们的偷懒的想法,想要方便,省时间和精力,结果激发出来了灵感,为后人们创造了非常便利的东西。 从商业的角度,偷懒其实是在考虑降低成本,这是在提高ROI,提高投入产出比,这可是非常正儿八经的严肃的事情。发明出来一个东西,如果真的容易帮人们给降低了工作的成本,节省时间,保存精力,那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宣传推广,市场自然会找上门来,给你丰厚的回报。 洗衣机最初是手动的,也就是用手搅动,然后通过机械传统装置带动水流。这看起来很费劲,但是相对于手动的洗衣服,已经是省力很多了。而且重要的是,虽然是手动动力源,但是动力源后面的机械设备和主体已经完备,后面换上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源,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种模块化的思维,也是发明创造的有力工具。 洗衣机和电饭锅这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备,因为节省了人们对付日常生活开销的成本,让人们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别的活动去,例如工厂化大生产,这可以说是帮助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促进人类的经济发展。当然,也同时给人们节省出更多的休闲的时间,对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洗衣机也不是都是好名声。因为洗钱这个词,英文是Money Laundering,就是和洗衣机息息相关的。因为当时有洗衣坊参与了这种把黑钱洗白的过程,所以甚至让这个犯罪过程的名称都和洗衣机挂上了关系,在历史上永久留存下来了。据说当时已经是投币式的洗衣机,可以见到洗衣机的生意当时已经做到很大,否则所洗的黑钱在数额上也不足以让它留名千古啊。当然拉,这只是题外的话语,毕竟洗衣和洗钱还是能分清的,大家不至于把洗衣机当成犯罪分子了。 事实上,大家对洗衣机依赖着呢。而且,洗衣机现在也日益的先进了,同时也更加普及了。香港的新房子装修,往往都已经预先配了洗衣机,安装在橱柜里了。少数没有的,外面大把卖洗衣机的,或者上 Taobo 买还能送货上门也很快。洗衣机,已经对人们来说,类似于空气一样的东西了。

木地板

图片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用木地板?这个问题到网上一搜,还真有人给答案。不过并不能够完全采信,因为是木地板商的网站出于推广和宣传的目的而写的文章。但也并不能完全怀疑,毕竟人家却又是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从业者。 那就且看看,然后加以自己的分析就好了。 他们说30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木地板了。这一查资料,那时候还是古猿时代,这是猿人星球牌地板还是?材料倒是有,树木的历史长的很,但制造和使用的人还没有出现呢。这可以看到,有些宣传和推广在数据的采用方面有多么大胆。 即便是人类开始出现了,最开始还是住洞穴吧?而且还要在山洞里面烧火,这个时候,不太可能有这个木地板存在的需要和条件。即便在近现代,在一些乡村地区,你也能看到人们的屋子有的还是直接的土的地,没有铺上任何的地板。或许,远古人类在山洞里面会铺上一些木板,来隔离地面的潮湿和寒冷,不过那估计应该称为床的雏形,而不应该是木地板吧? 现代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些独特的高脚楼。这种可以说是很聪明的发明,提高了住地,避免潮湿和寒冷,在下面还能养东西。这种高脚楼,自然地它的地板就是木头的了,或者是竹子的。这估计可以称为木地板。不过,和现代意义上的木地板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意义上的木地板,估计发明出来不超过100年。据说是因为实木三层夹板的发明,克服了木板弯曲的毛病,才使得木地板实用化起来。技术和发明,总是商业的前导军。比起土和石头,木板相对来说颜色、导热等方面会优良,毕竟夏天和冬天都好,坐在木地板上的感觉,都是比石质的要好,不会太冷太热。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木地板是宫廷和贵族才能铺的起的高端东西。不过,昔时堂前燕子,总归是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庭的。这往往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让一般人也可以用得起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用的材料和工艺。 但是,人类所面对的共同的挑战,却可能转化为天然木材的产出,是远远跟不上人类的需要。木地板,其材料必然也要受到一些监管,所以完全用得上古代人的高贵材料,估计也是不太现实了。总归是要用一些量大环保的替代品。当然,从社会的发展和公平公正来说,大家一起回归到平常的木材,保护天然贵重稀少木材,是合理的。

客户不喜欢战略,只要头痛医头

图片
按时间来分类,商业利益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大家都希望产出可以大于投入,也就是ROI要大,要赚钱。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也是普遍的。但是当被问到要多长时间收回成本时,则开始很多人回答越快越好了。 越快越好?谁不想呢?谁不喜欢见现拿现?但是任何东西的见效果都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种需要等待见效的时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战略需要的落实时间。战略层面的规划,涉及到更高层面和更大局面的条件成熟的培育,这需要的时间会更加长。 如果子弹飞一会儿的时间,这种战术性的时间,都不能够忍受的话,基本上对于战略层面的远期利益的等待,是不用谈的了。 这在宣传和推广上,也能看出来。广告的效益是有滞后效应的,而广告效益如果要比较精确的评估,实际上是需要在推广过程中多付出一些成本来放一些数据探针和参照。这种需要时间和额外成本投入的事情,对于中小型的商业客户来说,往往很难理解和忍受。 所以,商业宣传的客户尤其是中小型的客户,是不喜欢战略层面的宣传规划的,他们的要求很直接,要帮我实现销量提升,越快越好,而且需要越省越好,我尽量不要下成本。你不要和他们解释宣传预算比例,他们转过来会希望按销量和你分成,卖出去货了后再和你分,这样成本则由你承担。 这种生意模式并非不成立,但是要看双方的规模。这些往往在巨大的在线平台上,例如一些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他们因为本身巨大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力是之前成本投入造成的,他们可以冲着流量换销量的方向,和一些商家达成利益上的对等交换。但即便是这么巨大的平台,也大量地采用了付费推广的方式在提供服务。 如果规模和实力不够,那么这种模式就很难做起来了。往往的情况,不是双方的生意谈崩了,就是最后流于形式,宣传agent就只是按部就班,做一些基础性的曝光操作,因为在那种预算级别下,实在难于做更多的操作来获取转化。 这就是为什么,除了很大的商家,其他的广告领域正在流于表面甚至退化成为平面设计而不是商业战略为主导的部门。 这里面就没有赢家。

不是因为好所以喜欢,是因为喜欢所以觉得好

图片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心理学上面的光环效应或者光晕效应,也有叫做晕轮效应的。这个效应揭示了人们在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的非理性和盲目,当某一个人的某一项特征让你感觉不错的时候,突然那个人的整体好像笼罩在一个光环中一样,仿佛就是一个完美的人,让你喜欢得不得了。 对人如此,对物也是如此,显然,对于商品和服务这种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爱屋及乌,可能这个成语比较适合描述这种情况。 不是因为好所以喜欢,是因为喜欢所以觉得好。可以外推出这样的一个认识。 那么,对于宣传和推广来说,好像就进入死结了。人们总是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做到好,然后宣传广告里面也说到好。但是,显然不是你说好了,人家就会喜欢上了,就会自然而然接受了。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往往说了很多好的方面,花费了很多成本去做广告,人们还是无动于衷。 这要如何是好? 既然人们是因为喜欢了某些东西,就觉得你整体上也好了,而不是因为你做得好和说得好而自然接受你。那么显然,不断地向人家说教自己产品的好处,可能是浪费口舌了。 很多聪明的推销员很快就觉醒了,发现不能这么单刀直入的蛮干。虽然我卖的是我的产品,但我入手的地方不一定是我这个产品的本身。当然,这里面说的不是歪门左道这些东西了,而是说的旁敲侧击。 就举一个 汽车展的例子 吧,展会上面说车好的时候,也没有在放车的发动机的例子,而是让美女模特站在旁边而已。这就是一种旁敲侧击了,没有很一本正经按本宣科地做教育。 旁敲侧击,就算不能让人在第一时间喜欢上你,也至少让人放松了警惕,不是那么敌对。 同样的,见面说的话,暖场,寒暄,或者酒席上的表现,都是一种旁敲侧击的做法,都不是直接从主题进去,单刀直入那样。 当然,如果已经过了第一个阶段,关系已经明晰,大家互相初步好感已经确立,那么就进入深水区了。此时,可能就又不能只是一般的外围打呵呵了,可能就要进入整体,讨论很多细节的东西了。到了这个阶段,生意的成功率已经提高了一半了。

中秋月饼的宣传推广

图片
每年,中秋月饼的宣传,总是提前很早就开始了。感觉上,端午节一过,就开始有一些中秋月饼的广告了。 可以做中秋月饼来卖,并且还可以大幅投入成本去宣传推广的,一般是比较有实力的商家。这个从广告内容中的明星和广告内容质感,都可以感受到。 究竟是因为做月饼所以变成了有实力的商家,还是因为有实力,所以投入来去做月饼呢?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估计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揭示了一个市场的真相,中秋节和中秋月饼,有利可图。虽然有个说法是,要说情结,不要说钱,说钱就俗气了。但其实,节日的情结,说到后来都是钱来解决了。虽然,我们使用更为委婉的说法,礼品,礼物,祝福。但从商业角度,这些确实都组成了商业价值里面的市场需求。 节日,一年中不止一个,但确实有一些节日更富有商业价值。这种价值的大小,归根到底还是看人们是否重视,是否愿意为此而付出更多的金钱去完成这个节日的情结需要。 中秋节,文化意义上是团聚的,古代词人一句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把这个文化意义更加具象化,让它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团聚显得重要,主要是因为平时团聚少。现代都市,人们各自为生活奔波,即便是一家人,也没有太多时间交流团聚。在长辈心中,对于这种状态其实是不满意的。所以,在这样的时刻,一家人一起赏月亮吃月饼,成为一种强烈的共识和需要。 文人们把节日具象化,是用文字。一般人,把节日具象化,是用物品,最好的当然是食品。所以,月饼对于这个中秋节日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节日需要具象化,在大众领域得到认知理解并且认同,是 需要具体形象来象征 的,民俗领域不是学术,不能只是抽象概念,需要具体的表征。 敏感的商家总是能抓住需求,或者说没能抓住的都被淘汰了,剩下来的对于这种每年都会有一次机会的,强烈的市场需求,是没有任何理由放弃的。所以,商家如此重视,并且反映在广告和宣传上的积极性。商家的积极性,又会推进这个市场的认知,互相强调,成为了一种仪式感。

要能反光看起来才高级

图片
因为人们有把东西表面洗干净的需要和习惯,这是一个好的进步的特性。洗干净的东西表面,往往因为光滑,所以会产生反光的现象。这是因为漫反射变成了镜面反射,原来吸光的污垢地方也因为清洁而变成反光,所以整体看起来明朗多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喜欢光亮光滑和反光如镜的东西,因为这在本能上会被认为是干净一些,是经过处理过的,卫生的,高级一点的。 确实,人们生活在阳光下面千百万年,某些对光线的认知和喜好必然是深藏在心理层面的,并经过遗传给到下一代。 光滑整洁有规律的光表面,还会带来衍射等看起来神奇的颜色现象,或者晶莹通透的效果。为了追求这种效果,人们不仅仅是通过普通的洗洁,而是还会经过更加高级的工艺,例如对金刚石的精工研磨,会造出非常令人惊讶的光效果,让宝石更加高贵。 所以,心理层面上的喜好加上后来工艺上的高大上,使得光滑表面更加显得高级。 但是,光滑并非能够主宰所有的美感。事实上,哑光也是一种装饰的追求。这种更为低调的做法,也能起到奢华的感觉,并且得到很多的使用。为了得到哑光的效果,表面是需要一定的粗糙度的。显然,经过工艺可以做到这些。 粗糙度显然也比纯粹光滑的表面带来了质感,这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包含了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的刺激源,让物品显得更加独特和真实。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成为可选的风格。当然,如果材料非常贵重,那么这些处理往往有一定传统而不会轻易改变。这些往往依仗岁月的深厚积淀而存在了传统中,并不是短期间的宣传推广而形成。 但是,进入一般的材料和市场,这些则成为了人们可以选择的喜好层面的东西。工艺,总是可以配合做成各种各样的效果,只要你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在广告业,使用这些不同风格,也成为对应不同受众时候的选项。其实,只要能引起共鸣,引起注意,那么都是好的广告风格和内容。并不是说金光闪闪反光才可以吸引人,还要看你所推广的是什么类型的产品,让你的风格切合它,并切合它的受众。这才是正确做法。

Kombucha(中文康普茶)的一些有趣内容

图片
Kombucha原来在过去,曾经多次流行过,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在某些康普茶的拥趸和商家眼里,这种健康饮料来源之古老,可以追溯到西元之前几百年的中国秦始皇时代,而得名则源头在于古代一个韩国的医生名字Kombu,传说他将这种茶发酵物带到日本,帮当时的日本皇帝治好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于是,Kombucha便开始有名起来,并经过俄罗斯慢慢传向欧洲,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下子流行起来了,甚至有相关的学术研究证明其健康意义和奶酪有可比之处。 这个故事情节完满,脉络也清晰。但并不能自证其真实程度。当然,所有和茶有关系的饮品,多少都可能和古代中国有所关联,因为毕竟茶叶是在中国发源。但若有其事地把故事情节具象化为秦始皇时代首肯的灵丹妙药,并且用了关联度不够的词语lingzhi,听起来像是灵芝,还是让人不禁要怀疑是否出自商家的宣传推广手笔?Kombu医生这一段,估计在历史上也可能没有记载的。即便是一些很出名的kumbucha专家,也对上述故事有所怀疑。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现有的资料看来,Kombucha是有历史的,这个意思的意义在于多少这种产品是经过人们饮用的考验的,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最新鲜的康普茶是喝者自己制作的。Kombucha本来就是加糖的红茶经过独特的菌和酵母混合体发酵后形成的,因为那个菌和酵母混合体还会不断成长,并且外观看起来很像蘑菇,所以Kombucha有时候也叫做红茶菌。 历史上,人们自己通过发酵方式制作饮品食品,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日本的纳豆,例如中国人用酒曲自己酿造酒,还有人们用酸奶机自制酸奶。而对于深度kumbucha迷来说,自己酿造天经地义,只要他们能弄到一些菌和酵母共生体也就是他们讲的bistro,整个过程就比较简单了,说白了,就是用红茶和糖养它们,然后你喝剩下的。这个表述虽然有点奇怪,但是人类很多饮品食品的本质就是如此,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深度拥趸,并不会花时间去自己酿造。于是,瓶装版的kumbucha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淘宝,天猫和AliExpress

图片
最初,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伙伴们,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是属于B2B性质的阿里巴巴跨境采购平台。这个平台一直到现在,都依然还在良好运作,在中国这个世界制造中心和全世界各地的分销商之间,建立了便利的协作。 阿里巴巴显然从B2B业务中赚到了钱,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其他收获,一个是深度介入供应链,另一个是深度介入线上销售业务。当供应链不成为问题,线上的销售流程也不是问题,显然,卖给分销商和卖给最终用户的区别就不大了。于是,淘宝Taobo此时就应运而生,将阿里巴巴的业务从比较存粹的对公批发业务转向了零售业务。 当然了,还有一个环节很重要,就是交易中的付钱环节。显然,这也没有逃过马云的眼光,所以支付宝也被开发出来了。这些其实也不能说是神来之笔,应该说是业务开展顺利,具备了资金、开发能力和需求浮现等条件后,自然而然的进度。 上面所述的这些业务模块,都作为互相独立个体,运作至今仍然具有巨大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项目都是很成功的。因为这些项目的成功,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了巨无霸,甚至触碰到了垄断的红线边缘。 大,是规模效应出现的基础,例如,因为大,所以很多人都会知道你,从而自然地有了宣传推广上的便利,口碑的形成和传播非常快,广告效应具有优势。但,纯碎的大,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管理上面的问题。 所以,即便是在一个领域,大公司也在不断地用各种手段进行细分。这从市场角度,可以理解是个性化满足市场不同的segments也就是细分,从管理角度,则是抑制大企业病和降低管理集中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例如,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例子,网上零售行业最初从淘宝起家,然后后来拆分出淘宝商城针对更高端的商家和客户,也就是现在的天猫Tmall商城,而面向中国境外,虽然网络无国界,而且已经有了淘宝和天猫国际版,还依然推出了速卖通也就是AliExpress。这些都提供了个性化的针对不同市场的差异性服务。 如果考察其他的公司,也会发现类似的做法。网上的新技术公司,这一块的节奏会更加快速一点。

干货

图片
在港岛西区,有几条有名的干货聚散街。 干货,虽然只是两个字,但是包含却星罗万象,这个品类下面的子品类其实非常多。顾名思义,是脱水了的货品,例如就有菜干,蘑菇,鱿鱼,鱼干,虾米。当然,领衔的最为有名的是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还有燕窝这些名贵的。 干货依然流行,而且是作为名贵的品类,干货店成行成市,说明有足够大的市场。这个来源很久远,最少几百年历史是有的了,甚至可能上千年。从这里面最具代表的海味还说,古代的时候,运输是问题,所以将海鲜进行干制以便加长保存时间,是无奈之举。但是,干制的海味,竟然有了新的口味,关键是被受众所认知和认同,年月累计下来,海味干货便比海里鲜味还要值钱。话说回来,干货去掉了水分,自然精华也是浓缩了,单位重量的价格高也是情理之中。 有一种说法,以前吃海味的都是有钱的上了年纪的,而且以前牙齿保养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这个受众群体自然来说,牙齿都不怎么好。所以,海味的做法就非常的重要。一个就是要化开,化的时间要恰好,多了少了都是不可以的。另外,就是要增味道,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这些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所以需要大厨用其他的味道进行入味。而煮的方式火候,要做到软糯,否则,牙齿不怎么好的达官贵人们也是很难消受的,而如果不是他们的消费,这个市场是起不来的。 上等市场的消费,自然会被大众化市场的人们所效仿。即便是食材和做法都因为成本关系,不能够完全符合原来的标准,但是从食材等级入手,加上替代品的开发,以及相关周边的开发,使得这样的市场也变得庞大,并引起更多的中下层受众的追捧,自然也不奇怪。 这里面的宣传推广效应,有一点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明星效应,但是其年代更加的久远。另外成行成市,使得众多的店铺一起聚合起来,在宣传广告上面的效应是乘倍数的,而人们购物的便利性也增加,因为逛一条街,就能把东西都买齐了,不用东城西城的去走,也会起到凝聚的作用。更多商家们自然也会被这种成行成市吸引,政府也顺势加以引导。便成为了现在西营盘一带的购物景观。

琳琅满目文具玩具店

图片
有一些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每一次进入到文具玩具店,就会被里面的琳琅满目搞到花眼。里面的小产品很多,例如铅笔,橡皮擦,印章,信封,等等,虽然商家很专业的把他们放置得非常的整齐,分门别类,但依然给人很细碎的感觉。这个商业品类估计属于小品类众多的前面几位该是没有异议。 产品的形态,自然是和市场的需求特点强烈相关的,而市场的需求,归根到底是一个群体的人的需求。文具市场,很大一个群体是面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原来,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这么多的工具支持,我们学习的东西确实是很多,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的重要和繁琐。记得在一篇科幻小说里面,外星人说这个星球上竟然还没有发明记忆传承口服胶囊,还要依靠教师教育进行知识传承,太落后了,效率太低。 如果真有这种胶囊出现,那真是解决大事了。但现在,我们还是要依靠辛苦的教育和学习过程来把知识传到下一代的人身上。 所以,文具店这种非常琐碎的品类情况在这个星球还会存在很久。 分析上面这个品类的特色,除了从教育本身被社会赋予的复杂和精准度,还要考虑到市场主体中的年轻一代。他们精力充沛,在快速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甚至他们还会发明出很多新事物,并让它们流行化成为新的需求,不像上了年纪的人们慢慢的执着在某些固定的物品。所以,他们的需求自然具有碎片化和跳跃性的特点,这也会影响到这一个品类的细分度。 对于商业来说,需求的稳定,和需求的多样变幻,其实都是可做的市场。关键就看如何去用产品和服务进行匹配,并竭力的追求投入产出比的合理化。 青少年教育市场显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下降,每个年轻一代从父母长辈处得到的资源更集中和多,使得单位销量变得比以前大了。这也和商家们积极的开拓离不开关系,当随处可见的课外兴趣课程广告被打群体看到后,就会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让更多人采取行动。虽然,社会学角度,这有内卷化的质疑,但是商业就是商业,丝毫没有懈怠妥协的迹象。

购物广场里面的游戏机

图片
Mall是综合性的概念,由少数几间大型综合性的购物场所,带动更多较小的购物店,是一种由现代商业设计搭配理念的成行成市。 可以想象得到,在最初的成型阶段,购物广场在各种组合中自动寻找最优化的组合,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最优实践的组合。这里面一定有市场化的驱动因素,也就是商业上有利可图的诱因下,商户自行决定参与并且互相竞争,优胜者最后也成为模式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收集和分析者,可能是大的广场东家,或者由东家聘请的学术方。当这种模式慢慢的成熟,便慢慢的向全世界辐射出去,覆盖成为当今的样子。 游戏机在购物广场的过道里,占据几个机位,偶尔也有这种布置。这自然是针对购物人群中的一家人中的少年儿童群体,当然买单者是他们的父母。父母在超市和各种衣服店要购买东西,然后顺便让小朋友们也有需求的满足,这是一种组合性的需求满足方案。小朋友的观察力敏锐,兴趣心和精力旺盛,所以很快就会发现并且扎堆排队,完全不需要特别的宣传和推广广告。 商场的管理者们,一定密切地关注着这些游戏机的营运数据,除了游戏机本身的运行和营收情况,也包括这些数据和商场其他部分营运数据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这样的数据,他们会时不时做一些调整的尝试,例如游戏机的数目,位置摆布,卡的价格等等。他们追求的应该是整个商场的营运整体数据的最优,而不是一个游戏机营运场所的单独数据。 这当然是有成熟的跟踪和分析模式和工具,但是,随机的因素是很多的,和商场地段以及日期时段等等都有某些难于预测的关系。既有的模型自然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经常使用小试点的试错性演化,也是必须的,因为可能探索出新的现有模型并不一定可以指导到的小创新。 说起来,这也不是任何有新意的东西了,在成熟的商业模式里面,往往也是按部就班的日常操作而已。销量增长,商家赚到更多的钱,很有可能是被一些更为系统性的因素所左右的。日常的调整的贡献量有多少?至少,客户有时候喜欢耳目一新的调整,否则长年累月也是会有厌倦感觉,从而影响到来这里的欲望吧?尤其,当附近有激烈的竞争者时候,时时调整往往也更加重要。

从Kombucha的中文名翻译说起

图片
Kombucha 是在欧美很流行的一种健康类饮品,中文的名字叫做红茶菌,也有叫做红茶菇。这里要特别提起一个名字叫做康普茶,明显看起来是一个音译。严复先生对于翻译曾经提出过三个字,就是信、达、雅,在做学术的领域,这三个字是很贴切的,也是很多学者遵循的。 在商业的领域,这三个字的原则也是适用的,但并非那么严格,也没有人强制。毕竟,对于商业来说,提高品牌知名度,让人们更容易记住和喜欢,对宣传和推广有利,容易产生广告内容和效应,最终提高销量是主要的目地。 康普茶这三个字,首先是读音上框定了它字的选择,当然这个制约度是比较弱的,只是读音的制约,那么可以选择很多字都符合要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一样的翻译名称,后来一查,是同一个物品,往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读音的框定制约基础上,选择体现标的物的特征,是第二步的要求和制约。例如,Kombucha是在加糖红茶发酵而成,那么选择一个茶字,既体现了读音cha,也体现了红茶的特性。其实,茶从中国传播出去,遵循了主要两个传播路径,所以现在世界上的茶的发音,主要是围绕着北方的cha和南方的tea类的音译。 另外,商家认为红茶菌对于健康有利,这正是他们推销的卖点selling point。那么,自然在名称中如果有能体现这个卖点的字,就能起到一石双鸟一举多得的作用。这在商业的角度,是代表着商家的宣传和推广成本,也就是广告费的效率和多寡。说到成本,商家自然是非常的关注。所以,加一个能体现Kom读音的康字,也就是常理之中了。 剩下一个pu,在康普茶这个翻译中,用了普字。这个的出发点是什么?不太容易猜测到。或许,是商家希望这个茶大卖,普罗大众都会知道和消费它。 无论如何,从个人角度,认为康普茶这个翻译,相对于红茶菌这个直接的意译,是更适合商业的环境的。这有利于一款产品的推销。当然,只是依靠一个好的翻译,并非意味着就能有好的影响度和销量。如果没有更加active的长期的宣传推广战略和计划,并加以坚定的落实,那名字再好,也是一种浪费了。

淘宝和拼多多

图片
淘宝无疑是中国电商市场的领军者,很多年如是。但是,挑战真的从来不会缺少。就想武林盟主之位的争夺一样,对于线上零售市场的争夺,激烈而无法停止。 拼多多无疑是异军突起的一个,还在边缘视角的时候,突然就在外面上市了。上市本身是一个大的宣传推广事件,所以让更多人知道了拼多多的存在,这会激发好奇和进一步的试用。 说起来,淘宝是调用了从商者们的积极性,也就是卖方尤其是众多的长尾上的小卖家,从而在和易趣的争夺中获得胜利。而拼多多显然往客户端走近一步,是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朋友关系进行裂变孵化,这更像是直销中的节点回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说起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社交世界是属于腾讯,但是利用这个社交效应搞商业最成功的显然不是它,而是拼多多。 最根源深刻的争斗,显然来源自模式的竞争。虽然,无论何种模式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谁在某个时间点更切合那个时间段的市场特点,则往往阶段性发展得非常迅猛,甚至异军突起。 显然,拼多多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关于商品的质量存在着很多的质疑,但是从其覆盖和影响来看,显然正面效应已经超过了负面效应。毕竟,能够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能力。而专业的分析认为,拼多多成功在于利用社交端的倒逼,使得更多的厂家发挥了自己的技术长处,大大降低了成本。 竞争对手的认知往往更加的准确和激烈,淘宝最近推出了更便宜的独特版本,被认为是针对拼多多的一种应对。但是,从业多年的网上商铺顾问分析觉得,在上述降低成本的争斗中,淘宝现有模式可能不具备竞争上的优势。这从收取店铺费用的占比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大象难于自由跳舞,即便商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也不是解决了竞争上的败阵风险。分一碗羹,是所有人的想法,守住自己的锅,不那么容易。丧失创新,往往是危机的体现。上述的这些大的参与者,显然对这都有充分认知,无论是守成还是挑战。竞争的结果,将是如何?没有人可以预测,甚至第三者会黑马腾空出世,让一切更加风云变幻。只能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