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21的博文

路边咪表的升级

图片
咪表是一个古老的东西,放在路边让停车的人缴费。最近,发现香港的咪表进行了升级,从那个显示屏看,极有可能使用了电子纸的技术。 咪表要显示的信息不多,主要就是剩下来的停车时间。香港这边一般是两个小时需要缴费一次,否则就可能被警察抄牌了。所以,咪表上面的显示屏,一般来说都是那种段式显示屏,只要能够显示数字就足够了。 但是数字的显示屏,也有很多种,例如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还有例如液晶组成的。而电子纸则是另外的一种方式。这种材质,最早出名是因为亚马逊的Kindle使用它来制作阅读器,跟随着那一拨的宣传和推广,电子纸出名了。但是,电子纸的使用范围很长时间里面都是非常的狭窄。主要生产电子纸的厂家就是台湾的元太,品牌是eink。 不过这两年,好像超出电子书阅读器范围的电子纸应用见得多了起来。首先,在香港机场看到了用电子纸的超市价格牌,就是以前用纸卡片写着价格信息的那个小牌子,现在用电子纸在做,大小和厚度都一样,上面的字看起来也像是在纸上写出来的,对比度很高,有黑色和红色的字。电子纸需要电,但是很省电,因为它的显示原理是变化的时候才用电,稳住显示时候不用电。超市的商品的价格是时不时会改变的,不过也不用经常改,所以用电肯定不多,也省下了纸张,可以说是环保的。 后来,在香港城市里面的一些连锁的超市也开始使用这种价格牌。可以看出来,电子纸在这几年进行了积极的营销,慢慢地进入了商业领域。而现在,咪表这个行业,代表着它进入了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和政府以及公共服务这块开始发生关联。在这个领域,电子纸的环保省电特性会大受欢迎,因为这个领域不仅仅是商业考虑,往往还要考虑往未来的一种引导。 下一个领域会是什么地方呢?比较难猜测。只是这种非常小众化的产品,慢慢地发展,然后扩展自己的应用领域,正是应了那一句话,做好自己,等风来。只有不断地固守一个阵地,深耕细作,才可能获得更为长久的成功。这是一种策略,竞争的策略。前提是,可以选择到一个市场细分,并且有足够的能力维持进入的壁垒。在电子纸这里,显然就是它的技术专利和研发能力。然后,就是找到一个立足点,好像电子纸找到了电子书阅读器这个立足点,虽然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市场,但是确实让它稳住并开始能有进一步的发展。这里面当然也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有运气的成份。但是商业来说,战略和策略还是要考虑的,不能够复制一个成功者,但是可以通过学习成功者的策略而使得趋向成功的可能性提高

四大支付工具

图片
香港这次通过把疫情的补助消费券发到四大支付工具,可以说是完成了一轮网上商务基础架构的升级。香港传统上的支付手段以线下的纸钞和支票等为主,电子手段主要是八达通。八达通是非常成功的支付卡,和港铁一起,被很多科技行家高度赞誉。但是从科技代际来说,属于已经落后于时代。 在这个发钱给四大支付工具的事情之前,这几年,其实各种新的支付手段在香港已经进入一个很蓬勃的发展过程。除了大陆下来的巨无霸微信支付(腾讯系)和支付宝( 淘宝Taobo系 ),本地很多机构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支付体系,例如payme,tap&go等等。 但习惯的力量并没有很容易就被克服,很多店家还是保留着只有八达通的状态,甚至于很多还连八达通都不安装。这是商业上的Switching Cost,人们不愿意切换到另外的一种支付方式。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政府驱动的消费券发放计划,这种状态还是很难改变的。 而现在,是可以观察到一些非常传统的店面,也开始使用四大支付手段的一种或者多种。这是一个巨大的一步,如果说港府这次的举措,最大的影响力,针对未来来说,这是第一位的。几千块钱的经济促进作用,几个月后,马上就会消沉。但是基础架构的改变,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大的作用。一种习惯的打破和一种习惯的形成,这里面的成本其实是非常大的,这次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就算是一种非常大的收益了。 这在markting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大规模的客户教育过程。当一种状态形成后,它便不会轻易地回到过去。因为人们的一些顾虑,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学习和克服,慢慢消除了。这是一种宣传和推广,是一种强力的说服。这里面既有政府层面的强力,也有利益层面的诱惑,这样的结合,并不是一般商家能够做到的,即便是政府层面,也不是经常可以做的。这比单纯的派现金,效果要更加长久。即便,很多人可能在过程中会抱怨这个那个,但是这个过程很快就会过去,而风潮将会形成。况且,在这个发生之前,商业领域已经自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推广,这次是一次自然而然地衔接。其实,应该在去年的时候就做了。虽然后知后觉,但是终归也是走上一个正确的途径了。否则的话,香港的电子商务不知道还要拖延几年,才可能赶得上周边的城市,尤其是大陆的水平。而如果没有紧紧结合网上的支付,香港的商务升级很难有机会。 所以,一项政府层面的举措,其实上还是要有很多周全的考虑,不能只是发钱完事。做一个事情,同时把别的事情也做了,这是一种成

混乱之下再无商业秩序

图片
美国从阿富汗撤兵,塔利班迅速占据阿富汗权力中心,阿富汗总统逃离本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前景一下子陷入了不确定。深度的和政治的分析,在这里不做。这是针对一则新闻提到很多商店已经关门,仅有的几个开门的商店定价很随意。 商业是供需关系上的操作。在混乱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送发生了巨大的扭曲,人们已经很难获得正确的信息,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焦虑甚至恐慌,并促使人们出于追求安全保障的目的,进行商业上的抢购。这个过程,可能在最初的很短时间,就把供给给吃完了。然后,后面就是很少部分的胆大的囤货居奇,那样会加剧情况的失控。这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所以,一个社会的秩序是非常的重要的。而能不能长治久安,所考的是当时当地的政治主导者的能力。商业没有办法进行那样的规划,商业只能在各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被动跟随,说到被动跟随,商业确实是非常敏捷的。但是,商业不能做政治的工作,商业不会为了社会的秩序下成本,无利不起早,商业难于从那样的投资里面得到回报。 阿富汗的这种剧烈变化,当然是非常罕见的。但是比这个程度轻的疫情中世界格局,比起疫情前的世界格局来说,也是一种相当混乱的情况。一些正常的商业秩序在日益紧张的对抗之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商业宣传和推广,日益被政治化的新闻炒作掩盖淹没。全球化合作的态势被遏制。这种变革,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完结,也不知道在这种变化中,类似阿富汗这种的激烈的变动还会不会在世界其他的地方发生。疫情也许只是一个导火索,世界可能发展到了某一个节点,无论什么当成一个导火索,终归是要爆发一波。 这是一个非确定性极度蔓延的时代。商业秩序退化的时代。大多数的人们开始明哲吧保身,还有很少部分的在冒险投机。各自的后果,很难在近期进行判定,唯有等到很久以后,人们再回头翻开现在这一页历史,才可以给出适当的说法。而现在,争吵是一种常态,抬杠算是好态度,就怕动辄冲突动武插枪走火。人类也就是只有一个地球,还是且活且珍惜,各方克制为好。一个时代做好一个时代的守护,为下一代人着想。 商业的秩序,需要政治层面的安宁来保障和作为其土壤。要和平,不要混乱。

品牌更替周期缩短

图片
中国大陆一个非常有名的电视台,最近做的节目上,一下子就请了很多很多的明星。如果放在以前,不会有这么多的明星一起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密集曝光。这样的节目,已经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 当然,有人会解读,这是很大的台,它出得起明星的出场费用,所以请了这么多的明星。这种解释,乍听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种分析有道理,是在很多年以前了。这种分析,已经是不合时宜了。 实质的原因是,每一个明星每一个IP,他的单位品牌价值正在急剧地下滑。这并非是明星个人的原因,而是这个市场正在极度地细分,每一个明星所分得的受众大幅降低,所以,需要整合起来,才可以维持住足够的影响力。上面说到的大的电视台,可以说是抓到这个点,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操作。这是选择,但是是不得不进行的选择。这种选择,坐实了这个趋势,也会加速这样的趋势。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交互非常迅速,信息量大幅度交换,并碰撞发酵。以前商业上能够维持的信息不对等已经被大幅度打破,进入市场的壁垒已经大幅度降低,所以明星出现的频率大增。作为消费者一方,因为获得信息非常便宜了,所以也自然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更适合自己的消费锚定物。所以,竞争和市场需求都极度细分,每个明星分到的注意力资源大大降低了。而且,互联网时代非常容易产生爆炸性的信息传播,如果是负面新闻,可以非常轻易地摧毁一个明星的品牌,风险也是增加了。最近的几个大的明星新闻,正是这种体现。对于大的娱乐媒体来说,绑定更多的明星,也是一种风险分散的做法。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娱乐和明星领域,对于一般化的商品来说,也是类似的。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有,但是能够延续的时间却不会再长久了。品牌的产生快速和多起来,类似上面的明星市场,竞争激烈起来,品牌的更迭将会非常迅猛,起来也快,掉下去也快。对于非常大的企业,因为根基比较厚,所以不会轻易被更迭,但是如果有谁说它们没有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那是假话。事实上,它们也必须拿出更多的成本来应对市场上哪怕是非常小的参与者的竞争,因为谁都不知道是不是一匹黑马正在出现。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可能会用在宣传推广广告上,也可能用在收购潜在的对手上。 快速变化的时代,不变的只会是变化得更快得变化。这对于每一个参与的商家来说,都是严重的挑战。像电视台那样,和众多品牌进行绑定,做风险的分散化,也许是必须的路。而如果平台,可能在这种快速的品

瓶装的蒜蓉

图片
蒜头是中国人的饮食中不能够缺少的食材,是姜葱蒜这三个中餐大将军的其中一员。蒜蓉,是将蒜头剁碎,然后用来炒菜和做蘸料比较多。在中国风格的铁锅热油里,将蒜蓉爆香,然后再下菜爆炒,是很典型的中式菜式做法。 蒜蓉的做法,其实比较简单快捷。因为蒜头本身一来容易购买得到,价格也不贵,蒜头处理也简单,用刀砧板上一敲,蒜皮自然就剥离了,所谓鸡毛蒜皮事情而已。蒜皮剥离了,剩下来的蒜肉白色带点点黄,此时已经飘出来蒜的香味了。然后就用刀一阵猛剁,碎成了末,最后加油盐糖之类的,调和一下,就是蒜蓉了。 是的,这已经是足够简单的过程了。但是,对于城市里面的人们,就是这么简单的过程,可能也还是有很多人感觉繁琐了。谁让城市是这么高效率的地方,上班回来的人,已经很累了,很多都选择在外面的餐厅吃饭了,真要自己做了,主要从价格和卫生营养方面考虑,例如家里面如果有小朋友的时候,就讲究一些。但讲究归讲究,能够节省时间精力,还是求之不得,很多时候也是迫不得已。 有需求,自然就有商业的跟进。所以,瓶装的蒜蓉也营运而生。工厂里面批量生产,包装,然后在超市里面售卖。这是大多数的瓶装食材的天然模式。自然,这个时间周期是比现场自行制作要长了,看起来自然没有那么新鲜,味道其实上也会发生某些差异。为了保持更长的时间,自然也需要一些工业上的保障体系,包括添加某些保鲜剂等。这在讲究的人们眼里,是不那么营养卫生的。但是,工业和商业毕竟是大规模运作了这么久的事情,也进行了很多质量控制的操作。人们大体上是信任这样的体系的,否则无法在这个世界上面继续生存下去了,因为原本的古老方式因为效率的问题,可能早已经被淘汰,也不再具备存在的条件了。所以,瓶装蒜蓉自然也有它的市场。讲究的人们,特别讲究的,自己动手拍几个蒜头,做成现场的蒜蓉,也随自己,更多人则是看时间来了,心情、时间、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制作一番,否则就直接买一瓶来用吧。 蒜蓉一般来说是辅助的料,但因为其独特的风味,还有世世代代使用留下来的文化记忆,所以完全占据一种相当重要的基础位置。这种文化记忆和文化习惯的东西,已经无需再用宣传和推广的手段去唤起人们的关注,那已经早就印在人们的身体感觉里,反正如果很久没有吃到那种味道,你就会感觉到缺少了什么。在某一些菜式,例如烤生蚝,蒜蓉因为是敷在上层,所以俨然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材料。瓶装蒜蓉能够成为一个市场,是和这种持续不间断的需求离不开关系的

首次购买优惠码

图片
在一辆车上看到一个购物网站的广告,写着首次购买优惠码,下面是几个字母组成的码。这个意思就是在招揽新客户,鼓励他们上来注册,只要首次购买的话,使用这个优惠码,就可以达到一次优惠。 商业其实是在使用人们的心理特征的一门技术。一个优惠定价,和一个原价加上优惠码折扣,最终的价格可能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人们的心理层面感受确实完全不一致的感觉。人们的心理上,往往需要一个比较的场景,这个比较是一个动态,其实上给了人们一个动向的方向性,而不是仅仅一个静态的很难引起惊喜的价格。同样的效果,在划线价格这种方式,也是具备的。 当然,没有任何的商业行为可以涵盖所有人的行为预判,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色,从统计角度上来看的范围,自然是会有的人群不会被包含在内的。当然会存在非常理性的人,不会在这样的宣传推广技巧前面产生消费冲动。但是,商业经过多久的实践,还是认为那样的操作是有效果的。 当然了,定价这块的操作是非常多样化的,例如pack也就是套餐这一块,组合和变化那是相当多的。例如在普通的茶餐厅,这种套餐组合就用得非常顺溜了。在套餐里面加一杯冻饮料,和单独叫一杯饮料的价格有很大的差异,这样人们一考虑,就自然而然地选择加一杯饮料了。这就是让人产生了比较的心理,并让结果去引导人们的行为。 电商在价格的定制上,拥有更多的优势,在现实中也确实使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在某些促销季度,计算公式是非常复杂的。当然,商家们自己是要做好成本测算的。 还有那些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99定价方法,其实也都是在玩弄一种心理的战术。当然了,任何东西如果太过分,都会得到负面的效果。生意来说,产品还是要质量过关,服务还是要到位,否则营销手段越是花里胡俏,可能副作用会更加大。 在商科的角度,这种心理的解释,是用一个坐标系里面的比较来说明的,用了人们的决策心理,如果发现两个选项不相上下时候,人们往往很难下决心,这个时候如果加入一个选项,让其中的某个选项变得非常突出,那么人们可能就更加容易做出选择,从而促进了成交的可能性。这就是商科里面所谓的秘密。

NFT和商业

图片
NFT是Non Fungible Token的首字母组成词,意思是非同质化通证。这是一个区块链相关的概念,它和之前的同质化通证也就是所谓的币例如比特币之类,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它所针对的是不可划分的并且价值多样化的个体,现在一般来说是数码化的一些艺术产品,所以它和币之间也有显著的不同。 简单来说,NFT就是给艺术品做一个放在区块链上的标识,利用区块链的公共账本的不可抵赖性,来协助完成版权保护、版权宣传推广、版权拍卖成交等等操作。这些操作,现在在没有NFT的时候,也是可以完成的。NFT的诞生和引入,不改变这些本质的东西,但是也会引入很多新的特性。 其实,NFT的概念也不是这两年才有,只是这两年有几个大的数码产品在NFT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创造了很高的成交价格,才把NFT带到了人们的眼中。当然,这很难排除资本进行了操作。 对于比特币这些比较熟悉的人,应该是比较容易和愿意接受NFT的。目前比较大的NFT交易所,例如OpenSea,因为本身就是构建在原有的公链上面,所以其宣传和推广在原来的币圈里面,是比较容易起到效果的。 币或者通证当然作为最为普适的价值计量,本来是面对所有场景的,但因为其高科技和迅速炒作,反而使得它变成了一个小圈子里面的事情。价格起起落落,炒作爆炸效应不断,但是依然无法进入主流的商业圈。 NFT是一个新的东西,对于币圈和区块链圈来说,却是一个缩小注意力范围的东西,从普适的代币,到了艺术品的垂直领域,从牛气哄哄不切实际的要取代传统法币地位的宣称,到实质性地为某个领域进行专项服务。这可以说是一个微妙的变化,虽然依然存在这非常大的炒作成份,却暂时还值得用一种观察的目光去留意。 商业的本质准则,并没有发生任何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变化。NFT从技术角度,也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地方。它的炒作性,会让它制造爆炸新闻,在最初的时候进入大众视野,但是它如果要能够长久地留存并继续创造价值,依靠那些是远远不足够的。长期利益的保护,就要看这个社群能不能吸引纯炒作的玩家之外的更多的艺术品领域的人进来,如果不能,NFT也将是历史进程中的昙花一现。或许能够在很遥远的将来,会卷土重来,但那对于当今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了。

思念和商业

图片
商业是将Need和Want的。所以,只要人们产生了某种需要,并且这种需要的强度和广度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商业的突然,催生商品和服务的出现。 思念,是人类对于某种以往的事物的一种回忆和渴望。思念,是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的,而且,思念往往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效应。所以,围绕着思念而产生的商业也是比比皆是的。 中秋节,是其中一个能够产生思念效应的节日。虽然,这在传统上面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亲朋好友要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 赏月和吃月饼 。但是在现在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去了不同的城市,和自己的家乡往往是远离的。所以,思念也由其而产生。那句非常有名的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写给自己的弟弟的,当时他们也是不能够一起过中秋。 当然,就算是中秋节能够团聚,对于有这个时间和机会的人来说,中秋节本身也在节前提醒给人们,忙忙碌碌了一年,专注于工作和赚钱,是该到想想和关心一下家人朋友的时候了。所以,这种仪式感就起来了,自然思念的意味就比较泛化了。对于商业来说,这种源自仪式感和习惯的提醒或者说是自我觉醒觉悟,是能够替代非常巨大的广告费用,是一种宣传和推广的自主模式。商家所作的,就是顺应这种模式。 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非常的著名,里面道出了人生的一些酸楚和真谛。正是因为种种遗憾,才会给人们造成了一定的时间上的压迫感,让一个每年都有的节日变得重要起来了。  围绕着中秋的节日,当然月饼是非常重要的一样商品。虽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个人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高热量的月饼,人们吃得少了。但是,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月饼的生产,因为月饼作为一个思念的载体,是表达团圆,表达对长辈以往的恩情等等情愫的一个具象的物体。这就超出了一个食品的范围,因为影响如此深远,月饼已经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符号。 关于月饼,也类似于端午节的粽子一样,不同地域的人对于月饼的做法主要是馅料的组成,有着非常大的分歧。有的地方,是甜的,有些地方竟然是放肉的。甜的里面,有莲蓉,但有兼了咸鸭蛋,还有五仁的这种更加传统的。人们因为口感上面的差别,所以在网上激烈讨论,当然是要说自己的口味好,别人的实在接受不了,有的一些罕见的,还会被大家说成是黑暗料理。这样的情况都是有的。 商家是不是也参与了同样的争论,或者出于广告的需要,至少在文案里面加以了倾向性的描述。这个很难知道。可能因为香港在过

风险偏好和商业的根基

图片
风险,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概念。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要面对风险。风险所指的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用随机过程理论来进行描述的。人们往往只是把一些如果不好运气就会有很糟糕后果的事情成为有风险,但实质上,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所以,凡事都是有风险的。 因为风险是有程度上的轻重不同, 所以当 它变成问题后,可能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对于这种可能的后果,有的人是可以忍受重一些,有的人可以忍受轻一些。出了实质的忍受能力,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是风险的偏好,有的人愿意承担高的风险,有的人则只愿意承担较低的风险。 从商业的角度,风险偏好的高低都对应着各自的一个市场和商业环境,所追求的回报和项目进行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风险偏好成为投资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其实是很难在一起搞事业的,除非通过各种的金融手段包括杠杆等把投资风险进行转换匹配。举例子来说,美国的东岸和西岸发展了完全不同的经济产业,西岸以风险投资带动的高科技创新业为主,而东岸则以传统金融产业为主,这是非常泾渭分明的风险偏好差别。 风险偏好一般来说是描述一个个体的行为模式,而作为一个投资体系,则往往还有一些风险分散缓释的做法。毕竟,作为一个个人,无论风险偏好如何,个体承担风险后果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一个体系化的风险分摊,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无论多么高的风险偏好的人,最后都难于参与到这个市场和商业里面,从而导致该产业无法发展而溃败。 风险的缓释方式里面,有一种是所谓的组合,也就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例如同时投资不同的市场,利用它们之间不同的风险系数和分布模式,进行互相之间的对冲,避免出现某些极端情况下的大规模亏损。 在广告和宣传推广方面,不同的风险偏好,做广告的风格一般来说有所不同。风险偏好高的,往往容易鼓吹收益,甚至导致了法规不得不对这一类的广告进行规管和限制。因为这种鼓吹,容易导致市场上面参与者对风险的后果和收益之间的比较产生误判,从而导致了财产的损失,甚至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不安。 所以,在一些投资广告上,往往附加非常多的条款,进行免责的说明。

虚拟世界的商业

图片
当在线游戏开始当行了,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当然,在网络空间的其他活动,也会构成一个个的虚拟空间,但是,游戏显然是其中一个最典型和影响最大的类型。 当虚拟空间成型后,人们在虚拟的空间里面,也产生了类似现实世界中一样的行为和关系。例如,有的人在虚拟空间里面成为了朋友甚至是情侣。自然,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影响力的商业行为,在虚拟空间中也是存在的。 很典型的一种,就是游戏的世界里面,产生了买卖的行为。例如,在一些探险的游戏里面,在当初单机游戏时代,人们从所谓的NPC也就是非游戏玩家手中购买自己需要的设备,例如增加攻击力的刀,增加防御力的盔甲等等。游戏里面甚至还在村口那里有其他NPC在口述那些商品的特色,就好像是现实当中依赖口碑来进行宣传推广一样。 但这种,还没有产生现实中有关联的利益上的交换,虽然形式很是一样,但是还不能算上是真正的商业。当在线游戏开始流行以后,人和人在虚拟世界里面碰面了,这就开始间接地产生了买卖的关系。例如,接任务得到的钱,可以拿去买店里面的刀具,而那道具是另外一个人类玩家卖给店铺的。买卖关系产生了,然后其中的虚拟货币也开始有了价值。 考虑到玩家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所耗费的是现实世界里面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在游戏世界里面产生了成果。那么,这些成果产物虽然是虚拟的,但是确实有了实质上的价值。加上游戏平台通过各种价格,把某些游戏里面的权益卖给玩家,这更直接导致了虚拟世界的物品和权益有了现实中的价值。 有了价值,有了需求和供给,就开始产生交换和交易,虚拟的货币便开始出现,而价格也开始出现,并且出现和现实世界中完全一样的价格变动规律。 对于虚拟世界的价值和货币,人们的看法出现了非常大的分歧。按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由此产生的虚拟世界的成果,是不是有价值?取决于对于这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估值。有的人认为这种纯粹玩乐甚至是无所事事的时间精力,毫无价值,其对应的产物也是价值为零的。而另外的人,则认为时间就是时间,精力就是精力,那么产生的产物就是有价值的。现实中,虚拟物品确实卖出了钱,这不是少数,价格也不是低,甚至非常巨额。 上面这两种分歧,在另外一种更彻底的虚拟世界资产出现后,上升到国家的层面。那就是基于区块链的虚拟币。支持的人,无法让虚拟币统治世界,反对的人,也无法让虚拟币消失。这将是未来的一个争持态势,并对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游戏和商业

图片
电脑游戏,一直一来都是一个能够非常把自己的潜在市场抓得很牢固的行业。尤其是进入了在线游戏的年代,这种游戏魔力好像更加的增强了。因为在线游戏支持了连线,也就是意味着可以多个人一起玩,那么这里面的推广和宣传效应,就自然地在人群当中散播开了,因为当你游戏的时候邀请别人,自然就把游戏的本身给散播了出去。 其实,在线游戏的最初的雏形,是一种文字的游戏,英文被简写为MUD,直接意思是泥土,但是其实是 Multi-User Dimension,多用户空间。当时因为网络的限制和电脑终端的图像处理限制,还只能够提供纯粹文字界面的游戏。但是,多人参与的基本特征已经完备,就算是完全的文字,也让当时参与的很多玩家欲罢不能。 真正的在线游戏出来的初期,曾经被叫做图形MUD,可以看出来,MUD和现在的在线游戏的一脉相承。 游戏是容易使人产生上瘾的。这是很多游戏产业商被大众所诟病的原因,尤其是涉及到青少年的时候。游戏厂商在这个领域,推出了很多防沉迷的措施,但是完全依靠这些还是不够,还是需要家长的配合,才可以正确地引导。事实上,大的游戏厂家或代理商时不时会因为游戏的一些负面新闻,而导致股价大跌。 但是,游戏也是不可能从人类的历史上面清空的了。游戏毕竟也有它的很强的好处,现在也有正规的游戏赛事。虽然游戏的沉迷是一种弊端,但是你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游戏所带来的好处,包括对于手脑的训练等等。正因这样,例如腾讯这么大的公司,游戏能够占到它的营业额的很大一部分,这个市场是一块肥肉,很多资本都在虎视眈眈。 游戏当然是需要人去开发的。最近老牌的一个游戏工作室暴雪,因为某些丑闻,导致英名不保。游戏往往是以这种工作室的形式存在,因为游戏确实也好像艺术范围的东西一样,很考这种创意的。游戏其实涉及到科技和艺术的揉合,例如引擎框架,平面设计,BGM音乐创作等等。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正在将游戏带入更加真实的状态。这样,可以让久玩游戏的人们站起来动起来了,可能对于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是过于真实的虚拟场景,可能会导致人们分不清现实和虚拟,引起问题。这些都是要解决的。

细水长流的店铺

图片
城头变幻大王旗,这句话说的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城上挂着的旗帜,因为一方战胜另一方战败,所以不断地更换。这是说的战争和政治。 在商业的世界里面,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商场如战场,很多人还把孙子兵法也转化成商战的指导书籍,并且成为了畅销的书。在商场上面,胜败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长青的品牌,几百年下来的也是有的。大起容易大落,能够做到细水长流的商家,其实并不是很容易。这里面涉及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刻意去做的那个,也不一定,或者往往就不是,那个能够活得更久的商家。 抛开那些百年老字号或者大而不能倒的巨无霸,在现实中,往往也发现一些店铺,门面不大,但是坚持了很久。几年十年下来,周围的店铺已经变幻了很多了,但是它依然存在那里。 虽然,不一定是非常大的生意,或者只是维持了商家的基本生活而有所盈余。但是,成年累月下来,可能也有了不少积蓄。这种坚持,本身就令人尊重。 但是坚持,往往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毅力就足够,当然,那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只是,这里面也有一些条件。首先,那个市场是一直存在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那个市场变得没有了。例如一个饮食业。如果那个市场不断地在萎缩,但是一直没有消失,那可能会有大多数这种商家已经关门了,剩下的少数几家,就是坚持的那几家了。自然,一定因为口碑或者其他方面的优势,才让它们能留存下来。 当然,这种店的借鉴意义,对于需要短时间里面扩大的商业来说,好像是没有的。但其实,生存是扩展的前提,从这种小店的身上,看到那种坚韧的生存力,对于商业来说,尤其是对于初创的业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们的力量的一个可能,是细水长流。也就是,瞄准了一个小的市场,但是却是很持续很恒常的需求,然后抵御住诱惑,小有小做,不轻易嫌弃和放弃。慢慢积累,用实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口碑,慢慢地推广和宣传的效果都会自动产生。然后形成一种延续之势。 抵制诱惑,或者心不用太大,往往是这些商铺的店主的优良特质。积累,步步为营,勤奋。这是对初创的企业的重大的启迪。能生存下来,才是往下一步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心比天高。在条件不是很具备的情况下,就开始要把志比天高落实,那往往就重蹈覆辙,变成命比纸薄。

怀旧和商业

图片
岁月饶过谁?这句话问出来的时候,颇有一些伤感的意味。是的,时间永远不停留,很多人物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化,甚至远去,不再回来。能留下来的痕迹,只能是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的一堆信息,也就是每一个人的记忆。 人总是会回忆,回忆起来的过去的东西,但是可能在身边却很难找到了。这就产生了一种重新再见到,再拥有,在享用的渴望和欲望。只要产生了需要,就是市场,市场在,商业就会跟随。 如果每一个人的回忆,是和其他一批人共同的,这样的回忆,比较容易显露出来,商家也容易在这上面抓到商机,经过一定宣传和推广,也容易在市场上遇到潜在客户。然后在 taobo 上开店,就可以大卖了。 但有些回忆,则不是属于大众的过去印记,是某一个个人自己的生活印记。这种,就不一定有一个市场了,商家一来是捕获不到这种需求,二来因为市场比较小,也可能产生不了进入的欲望。当这种个人的怀旧欲望比较的强烈的时候,他们会自己行动,也会产生主动请求商家进行专项的服务定制产品的可能。但是,如果这种欲望不强烈,那么,也就是回忆一下,伤感一下,憧憬一下而已了。 怀旧市场的切入,货品当然是一个,文化产品则更加的容易,这里说的是小说和电影电视等。因为本身就是在讲述故事的工具,这些文化作品,通过抽离当时当地的形象,代入时代背景,将人物的故事再进一步的赋予流行因素,则更加能够火爆。火爆在宣传上代表流量,流量就是消费群体,是可能为此而出钱买单的。 怀旧的例子,例如几十年前的冰棍,和现在的冰淇淋这种高大上的东西比,比较粗糙。但是经过再一次的包装,确实有人把一根冰棍给做得局部地区大火,甚至往地区外有辐射。在服装行业,则周期性地发生怀旧风格的回归,并成为那一年的流行。如果将流行服装业的历史梳理一下,会发现这种周期性的明显。互联网时代的升级换代更加的快,这意味着产生怀旧效应的东西会更加多,场景更加频繁,五年十年前的游戏产品,可能就是现在的一个怀旧场景。但伴随着的,自然也是每个受众群体的细分,小群体为主,所以产生非常多的垂直。

情人节和商业

图片
商业总是挖空心思地让人们去花钱消费。但商业不是可以随意操控人类思维的魔法师。只有切合了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顺势而为,才可以让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得到别人的赏识和青睐,才可以让人愿意为它们付出价钱。 情人节是强劲的商业需求场景。这里面具有强烈的一方给另外一方送礼物的需要,这种需要除了受客户内部两方的内在情感所驱动,还受到习惯的力量,大众化攀比心理等等的驱动。而且,这种节日有周期性,一年是一次的。 当然,商业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加大年销量,中国人或者说华人文化圈子的商家,从参照西方的情人节,在其他的中国节日里,也炮制中国情人节的故事。其实中国古代相对保守的文化氛围,并没有产生显性的情人节这种说法。但是情感的事情,本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商家们并不难找到一些依据。所以,七夕被打造成为中国的情人节。 这样,卖花和卖礼物的,当然还有奢华就餐环境,等等,一年就能够有多一次的机会让人们消费了。 不用多说,这样孵化出一个新的节日氛围的做法,可能是有一个最初的一个商家发起,但一定不是只靠一个参与方能够做成的。一定是很多很多的商家跟风炒作,宣传和推广,才慢慢地成了一定的规模。然后消费方也跟进。这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再通过跟风和口碑传播开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当然了,除了专门的情人节,在爱人之间关系上做文章进行市场挖掘,还有不少的点子可以做。商人们,只要肯动脑筋,还能想到很多很多。例如,情人之间闹了脾气,道歉要怎么办?如何打破尴尬?这里面可以设计一款产品了。当然,很多点子,很巧秒,很多点子则不那么巧妙,大多数的点子都失败告终,只有很少的点子成功了,而成功的点子,不一定就是很巧妙的那批点子里的,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点子。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中国人对做成事情的条件的最苛刻的描述。而且,你并不是完全知道你是否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你唯有决定做或者不做。终归还是要做的,因为毕竟还是有人成功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这句网络流行语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七夕变成了情人节

图片
中国古时候,人们观测天上的星星,看着它们之间的变化和相互追逐,发挥想象力,创造了无数的神话故事。其实各个文化和国家都有类似的根据星星来产生的神话故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天上对着的星星都是一样的。同一片星空,却诞生了不同的星座故事。 七夕,也就是农历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因为观测到一颗名字叫做织女的星星,和另外一颗叫做牛郎星之间,产生了某种视觉上面的靠近,中国古代产生了一个和爱情有关系的故事。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女儿,因为和人间养牛的牛郎相爱,生下了一对儿女。但是王母娘娘反对这桩婚事,所以摘下头上的玉簪子,画下一条天河,把牛郎织女给隔开了。但在七月初七的这天,有很多喜鹊会古来搭成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可以每年见上一面。 这是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但它本身和情人节是没有关系的。其实,七夕这一天,以前是少女乞巧的节日,因为以前纺织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和谋生手段技术,所以女生这一点就会祈求织女神赐予她们巧手。这一天,少女们还会进行各种竞赛,比赛的内容是和巧手有关系的,例如穿线。 但这个和情人节是没有关联。其实,在中国的古文化里面,诗经开始也有歌颂年轻爱人之间的情感的诗篇,但是在封建的社会里面,好像也没有一个大肆被宣传的情人节日。在这个方面,古代中国整体上来说,是比较保守的,其实相对于另外一些文化,中国文化这方面是属于保守的一派。 所以,可以听到西方的情人节,中国人近年也开始过二月十四的情人节。但是,更近的时间,好像不少中国人开始过七夕这个情人,称为中国情人节。 由于考证过来,历史上并没有所谓中国情人节的概念,这个七夕情人节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受到西方情人节的概念的启示,由商家们出于活动和销量的目的,通过各种广告和商业手段,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宣传和推广后,慢慢在一定的人群里面形成的。这个过程是如何的,也许通过网络保留的各种宣传推广历史,是可以找到端倪的。例如,在手机短信时代,曾经流行过七夕的祝福短信,也许从那个时候,这个概念慢慢被商家孵化出来了。 商家大概其实也没有一种大尺度上的协作和统一指挥,只是因为某种市场需要,所以进行了比较一致的操作。例如在 taobo网店 开了送花服务的店铺,自然也会抓住这种概念或者说是噱头来进行炒作。久而久之,这个节日便成型了。

淘宝们的竞争

图片
淘宝taobo在中文里面的字面意思,是指从很多很多的东西里面,找到宝贝。淘,有相关的词语例如淘米,大浪淘沙,淘金,都有从参差不齐里面把好的挑出来的意思。 淘宝这两个字,显然在起名字的时候,是从购买者的角度说的。淘宝是一个平台,很多第三方的小商铺在淘宝上面开店。淘的字面意思,意味着从一堆东西找有用的宝贝,那也意味着这一大堆东西里面是有一些不那么好或者不那么合适的。虽然,淘宝作为平台,本能上不会倾向于认为自己上面有不好的东西,但确实有一段时间,淘宝的名声被一些假货所累,在品牌形象上有所伤害。淘宝下了很大的力气去整顿,可以说是用了雷霆的手段。但做为品牌方考虑,一个注重质量的天猫平台剥离出来,并单独成为了一个实体。上到天猫的门槛很高,除了店铺的口碑之外,还要缴纳很高的店铺佣金,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低质量的店铺。如果回想最初,淘宝是因为免费开店铺,才快速地成长起来,受到很多小商业者的青睐,并战胜了ebay在中国的公司。天猫的理念不可谓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但此一时彼一时,阿里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非常有实力的公司,可以做出这样的细分拆离。而当时,面对另一家网上商城京东的挑战和竞争,这种转变也是难免的。京东的标志是一只狗卡通,而天猫选择了猫的形象,可以看出彼此的交锋。 当然,现在拼多多作为一个更强有力的挑战对手出现了。淘宝经过多年经营,其口碑和品质保障已经升高了不少。当有人将拼和淘比较时候,提出淘现在品质比后者要好。淘宝的形象从最初的低质代表,到现在胜出,是好事,也是坏事。这意味着他的 成本已经上升不少 , 并且管理上可能增加了很多官僚成份。 当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比以前提升了,同等成本之下可能已经做出更好的品质,或者做出一样的品质需要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新的一个起点上的竞争,淘宝是否还能抓住,能否战胜挑战者?没有人可以随意的做出预测,但可以断定,参与竞争的各方,都不会轻松。甚至还会有更多颠覆性的参与方进来,以及催生更多技术创新。

千人千面的淘宝

图片
实体的商店,自然也是会把商品分门别类的,尤其是品类非常多的大超市,如果不分门别类,那就太乱了。但是,实体店的分门别类,是按照货品来进行的,过一段时间,就腾挪一下地方,让整体变化一下。 网上的商店不是,例如taobo的千人千面,是按照来访的人,按照来访的时间,进行实时的改变的。所谓的千人千面,指的就是店铺看起来是不一样的。这在实体店不可能,有的话就是神仙世界了,但是在网络的世界,这个完全可以。后面依仗的就是大数据,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来判断他所感兴趣的货物是哪些,然后给他展现出来。 作为网上的平台,自然是要促进成交,让客人看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东西,那购买的机会就大了,成交的可能性也大了。那么自然,平台和平台上面的店铺都有好处,客人也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节省了时间。 当然,也不是没有弊端。大数据是不是真的非常有道理呢?基于大数据的推送和宣传推广,是不是最优的方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可能的答案是,这个世界应该是多样化的,如果大数据主宰了人们的行为,那可能引起的后果好坏难料。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会不会因为这种推送导致了被抑制呢?人类应该为了一种商业,而冒这种风险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需要长期的探索。 另外,关于获取客人的行为数据。不同的地方,可能法律和习惯不一样,但是整体上,这涉及到一个私隐权的问题。平台一般来说,都会将数据去敏感化,并尽量只在统计的层面进行。但是,管得了企业,管不了员工,极个别的人可能会利用那样的便利,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来。在政治上,这种敏感的程度更高,并容易导致更多的混乱情况。 放开来说,这个领域,又是科技发展和人类发展在方向上的纠纷。如果全体都是理智理性的,那么显然科学的主导将是最优的。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就给一切带来了很多不定的因素。于是,新的科技手段,便只能在一定的范围里面进行,发挥着有限的效能。这在长久来看,都只能是这样的常态。这是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特点相关的,看不到能够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