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儀式感和商業

粽子,是中國特色的食品,因爲端午節對於中國人的特殊意義,粽子也成爲了獨特的食品。端午節是傳統上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作爲中國文化裏面氣節的象徵人物之一,他和他的離騷一起沉入水底卻又在人們内心中活了千年。因爲救他的形式,還催生了龍舟比賽和粽子這種食品。端午節,是富有民族文化内蘊、具有獨特儀式感,并且有特有美味食品相對應的節日。


粽子,是同一個節日的食品,但是在各個地方卻有很多的不同。主要的食材是糯米,大概都差不多,畢竟糯米因爲其黏性成爲主食之外的主材是有共同原因的,因爲食物容易成型。但是粽子的各種輔料配料那就是大相徑庭了,口味也因此而有很大的差別。

有的粽子是甜的,有的是咸的,有點主要是素的餡料,有的則有肉甚至海鮮。大致是北方甜的爲主,放了各種豆類,紅豆綠豆的,南方則咸的爲主,有肉類。廣東和香港這邊的粽子是鹹的,有放了海鮮乾料,但糯米和餡料中間又有一層去皮的綠豆。看起來,好像是北方的豆餡和南方的肉餡的一個結合點。如果有誰能追蹤粽子的發展演化,應該是件非常的有趣味的事情。

所以,粽子作爲一個大品類,下面根據地域和做法口味分成了很多的小品類,但是都還是用同樣的一個品名:粽子。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會愿意說我這個是某某粽子,而願意說我們的粽子。然後,互相之間驚訝的問:怎麽,你們的粽子似甜的?天啊?你們的粽子竟然是鹹的?現在網絡時代,這種互相驚嘆每年都會發生一下。

 

儀式感,大概是商業裏面做推廣的人夢寐以求的一種東西。如果你的產品,無論是什麽,成爲了用戶們的儀式感的一部分,那麽好,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研究了多少邊的consumer behavior用戶行爲學,你也并不能輕易發明出能讓用戶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爲,把你的產品作爲他們的儀式感的一環。

端午節,粽子,龍舟,自然是中國人儀式感的重要一環。但這種由沉重文化氣節名人和千年傳統帶動的儀式感,并非是商業上輕易可以學習複製的。這種儀式感已經牢固到就算區分了很多細分類型,也難於把它打散。

但並不意味著商業的威力就不夠大,其實一些現代人正在慶祝的節日,是有商業運作的痕跡存在的。例如,有一篇報紙分析了七夕這個節日,現在有了中國情人節的意味,因爲和牛郎織女和鵲橋有關係。但報紙回顧幾十年前,這個節日其實只是一個非常小衆的節日,是女士主要拜織女的節日。因爲商家的宣傳推廣使用了鵲橋的題材,慢慢的人們對這個節日產生了不同的觀感和參與,進而影響到了人們在當天的儀式感,成爲現在的樣子。

所以,商業在改變人們的觀念方面是有巨大的威力。但是,從商著也別開心的太早。因爲就算商業能夠影響到人們的儀式感,但回過來想想,從商業的參與主體個體分析,考慮誰爲此付出了成本,誰得到了最終的益處?考慮這一點,也許你會發現,可能是幾十年前很多個商家的自發行爲,投入成本做了那樣的宣傳,但是最終的收益是后幾十年的商家們。也就是實質上形成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局面。

這在社會學角度當然是另一個解讀,但是子商業來説,商人基本上希望自己的成本出去能夠在較短的回收期裏面收回成本并且得到利益,否則那樣的推廣宣傳從商業上來説是不明智地。真正能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上做戰略並堅持投入最終得到巨大回報,往往是國家級別才有這樣的魄力和能力,商業上來說,可以講是非常稀少的。

圖片來源:pixabay.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