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棒

能量棒,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挺棒的。能量是很棒,但能量如果是積壓在身體裏面變成了脂肪,那就不是那麽棒了。所以,能量棒的本意是給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但是不會讓身體發胖。最好就是類似與科幻電視裏面的場景,給機器人插上一根能量棒,立刻就活蹦亂跳起來,力大無窮,但是機器人的本身卻是沒有任何的變化。

這是理想的情況。



但是,當一個好的商品,從最初的受衆群體裏面走出來,作爲廣告宣傳和推廣的結果,進入到更爲大衆的市場中去(當然這是商家所樂見的)的時候,往往的結局是雙向的。一個是原始的產品特徵自然會影響新的人群,但同時新的人群的一些潛在需求也會導致產品有點偏離原來的方向。

例如,能量棒這個產品,使用堅果這類高能量的原材料,幫助健身愛好者快速補充恢復體力,并且調節身體的飲食欲望,從而避免暴食暴飲引起的對身體重量的控制失當。可以說,這是該類產品核心的和原始的出發點。

但是,當更多的人因爲口碑和本身也有控制體重的需求,被吸引到這種產品周圍時候,對於口感的挑剔,就開始慢慢的對產品有了反的作用力。畢竟,大衆和健身狂熱者是不一樣的,他們並不大願意爲了體重而放棄口感。這樣,廠家商家很快就能從數據上面獲取到這種口味的需求,或者甚至他們刻意的去做了那樣的市場測試。

於是,在原始的能量棒裏面添加進去不同的口味,一般來説就是甜的、巧克力的、果醬之類,就變得普遍起來。但這些,顯然是會改變原來的成分效能的。當能量棒越來越討人們的舌頭歡心時,會失去對高糖份等控制體重因素的保持量,從而偏離了它原先的功能定位。

自然,商家也是會有選擇的。有的商家可能會選擇原本的產品原料和做法,而有的商家則會選擇更加注重口感的做法。這兩種做法,歸根到底其實是在選擇一個細分的市場,或者説是segment,不同的商家用不同的定位在對準不同的細分,各自賺自己的錢。不同的細分,或者市場的容量或者說是消費者的數量是不一樣的,那麽在定價和單位利潤率上,商家就會自然的做調整,以覆蓋自己的成本要求。如果難於覆蓋成本,商家就會選擇調整甚至退出,動態平衡會在這種過程中不斷被打破又被確立。

一根小小的能量棒,就能完全的體現了一個市場的生產、銷售、推廣、宣傳整個過程的細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