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要能反光看起来才高级

图片
因为人们有把东西表面洗干净的需要和习惯,这是一个好的进步的特性。洗干净的东西表面,往往因为光滑,所以会产生反光的现象。这是因为漫反射变成了镜面反射,原来吸光的污垢地方也因为清洁而变成反光,所以整体看起来明朗多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喜欢光亮光滑和反光如镜的东西,因为这在本能上会被认为是干净一些,是经过处理过的,卫生的,高级一点的。 确实,人们生活在阳光下面千百万年,某些对光线的认知和喜好必然是深藏在心理层面的,并经过遗传给到下一代。 光滑整洁有规律的光表面,还会带来衍射等看起来神奇的颜色现象,或者晶莹通透的效果。为了追求这种效果,人们不仅仅是通过普通的洗洁,而是还会经过更加高级的工艺,例如对金刚石的精工研磨,会造出非常令人惊讶的光效果,让宝石更加高贵。 所以,心理层面上的喜好加上后来工艺上的高大上,使得光滑表面更加显得高级。 但是,光滑并非能够主宰所有的美感。事实上,哑光也是一种装饰的追求。这种更为低调的做法,也能起到奢华的感觉,并且得到很多的使用。为了得到哑光的效果,表面是需要一定的粗糙度的。显然,经过工艺可以做到这些。 粗糙度显然也比纯粹光滑的表面带来了质感,这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包含了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的刺激源,让物品显得更加独特和真实。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成为可选的风格。当然,如果材料非常贵重,那么这些处理往往有一定传统而不会轻易改变。这些往往依仗岁月的深厚积淀而存在了传统中,并不是短期间的宣传推广而形成。 但是,进入一般的材料和市场,这些则成为了人们可以选择的喜好层面的东西。工艺,总是可以配合做成各种各样的效果,只要你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而在广告业,使用这些不同风格,也成为对应不同受众时候的选项。其实,只要能引起共鸣,引起注意,那么都是好的广告风格和内容。并不是说金光闪闪反光才可以吸引人,还要看你所推广的是什么类型的产品,让你的风格切合它,并切合它的受众。这才是正确做法。

Kombucha(中文康普茶)的一些有趣内容

图片
Kombucha原来在过去,曾经多次流行过,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在某些康普茶的拥趸和商家眼里,这种健康饮料来源之古老,可以追溯到西元之前几百年的中国秦始皇时代,而得名则源头在于古代一个韩国的医生名字Kombu,传说他将这种茶发酵物带到日本,帮当时的日本皇帝治好了消化系统的疾病。于是,Kombucha便开始有名起来,并经过俄罗斯慢慢传向欧洲,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下子流行起来了,甚至有相关的学术研究证明其健康意义和奶酪有可比之处。 这个故事情节完满,脉络也清晰。但并不能自证其真实程度。当然,所有和茶有关系的饮品,多少都可能和古代中国有所关联,因为毕竟茶叶是在中国发源。但若有其事地把故事情节具象化为秦始皇时代首肯的灵丹妙药,并且用了关联度不够的词语lingzhi,听起来像是灵芝,还是让人不禁要怀疑是否出自商家的宣传推广手笔?Kombu医生这一段,估计在历史上也可能没有记载的。即便是一些很出名的kumbucha专家,也对上述故事有所怀疑。 但是不管怎么样,从现有的资料看来,Kombucha是有历史的,这个意思的意义在于多少这种产品是经过人们饮用的考验的,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最新鲜的康普茶是喝者自己制作的。Kombucha本来就是加糖的红茶经过独特的菌和酵母混合体发酵后形成的,因为那个菌和酵母混合体还会不断成长,并且外观看起来很像蘑菇,所以Kombucha有时候也叫做红茶菌。 历史上,人们自己通过发酵方式制作饮品食品,是常有的事情。例如日本的纳豆,例如中国人用酒曲自己酿造酒,还有人们用酸奶机自制酸奶。而对于深度kumbucha迷来说,自己酿造天经地义,只要他们能弄到一些菌和酵母共生体也就是他们讲的bistro,整个过程就比较简单了,说白了,就是用红茶和糖养它们,然后你喝剩下的。这个表述虽然有点奇怪,但是人类很多饮品食品的本质就是如此,也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深度拥趸,并不会花时间去自己酿造。于是,瓶装版的kumbucha就找到了自己的市场。

淘宝,天猫和AliExpress

图片
最初,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伙伴们,第一个成功的项目是属于B2B性质的阿里巴巴跨境采购平台。这个平台一直到现在,都依然还在良好运作,在中国这个世界制造中心和全世界各地的分销商之间,建立了便利的协作。 阿里巴巴显然从B2B业务中赚到了钱,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其他收获,一个是深度介入供应链,另一个是深度介入线上销售业务。当供应链不成为问题,线上的销售流程也不是问题,显然,卖给分销商和卖给最终用户的区别就不大了。于是,淘宝Taobo此时就应运而生,将阿里巴巴的业务从比较存粹的对公批发业务转向了零售业务。 当然了,还有一个环节很重要,就是交易中的付钱环节。显然,这也没有逃过马云的眼光,所以支付宝也被开发出来了。这些其实也不能说是神来之笔,应该说是业务开展顺利,具备了资金、开发能力和需求浮现等条件后,自然而然的进度。 上面所述的这些业务模块,都作为互相独立个体,运作至今仍然具有巨大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项目都是很成功的。因为这些项目的成功,阿里巴巴集团成为了巨无霸,甚至触碰到了垄断的红线边缘。 大,是规模效应出现的基础,例如,因为大,所以很多人都会知道你,从而自然地有了宣传推广上的便利,口碑的形成和传播非常快,广告效应具有优势。但,纯碎的大,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管理上面的问题。 所以,即便是在一个领域,大公司也在不断地用各种手段进行细分。这从市场角度,可以理解是个性化满足市场不同的segments也就是细分,从管理角度,则是抑制大企业病和降低管理集中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例如,还是以阿里巴巴为例子,网上零售行业最初从淘宝起家,然后后来拆分出淘宝商城针对更高端的商家和客户,也就是现在的天猫Tmall商城,而面向中国境外,虽然网络无国界,而且已经有了淘宝和天猫国际版,还依然推出了速卖通也就是AliExpress。这些都提供了个性化的针对不同市场的差异性服务。 如果考察其他的公司,也会发现类似的做法。网上的新技术公司,这一块的节奏会更加快速一点。

干货

图片
在港岛西区,有几条有名的干货聚散街。 干货,虽然只是两个字,但是包含却星罗万象,这个品类下面的子品类其实非常多。顾名思义,是脱水了的货品,例如就有菜干,蘑菇,鱿鱼,鱼干,虾米。当然,领衔的最为有名的是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还有燕窝这些名贵的。 干货依然流行,而且是作为名贵的品类,干货店成行成市,说明有足够大的市场。这个来源很久远,最少几百年历史是有的了,甚至可能上千年。从这里面最具代表的海味还说,古代的时候,运输是问题,所以将海鲜进行干制以便加长保存时间,是无奈之举。但是,干制的海味,竟然有了新的口味,关键是被受众所认知和认同,年月累计下来,海味干货便比海里鲜味还要值钱。话说回来,干货去掉了水分,自然精华也是浓缩了,单位重量的价格高也是情理之中。 有一种说法,以前吃海味的都是有钱的上了年纪的,而且以前牙齿保养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这个受众群体自然来说,牙齿都不怎么好。所以,海味的做法就非常的重要。一个就是要化开,化的时间要恰好,多了少了都是不可以的。另外,就是要增味道,鲍鱼、海参、鱼翅、鱼肚这些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所以需要大厨用其他的味道进行入味。而煮的方式火候,要做到软糯,否则,牙齿不怎么好的达官贵人们也是很难消受的,而如果不是他们的消费,这个市场是起不来的。 上等市场的消费,自然会被大众化市场的人们所效仿。即便是食材和做法都因为成本关系,不能够完全符合原来的标准,但是从食材等级入手,加上替代品的开发,以及相关周边的开发,使得这样的市场也变得庞大,并引起更多的中下层受众的追捧,自然也不奇怪。 这里面的宣传推广效应,有一点类似于现代社会的明星效应,但是其年代更加的久远。另外成行成市,使得众多的店铺一起聚合起来,在宣传广告上面的效应是乘倍数的,而人们购物的便利性也增加,因为逛一条街,就能把东西都买齐了,不用东城西城的去走,也会起到凝聚的作用。更多商家们自然也会被这种成行成市吸引,政府也顺势加以引导。便成为了现在西营盘一带的购物景观。

颱風的眼睛往哪裏看?

图片
台风有眼睛 ,台风眼里面风平浪静太阳高照,台风周边却狂风暴雨大做。 科学家们认为台风眼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周围的气流是网上,累积到中间便往下,这是一个气流的平衡需要下形成的内循环,在中心就有了一个高压区,而高压区的特点就是晴朗。 台风实在不适合做拟人化的描述,因为显得太过坏人了。眼睛有什么用,那眼睛注视的是台风的前旋臂破坏过的区域,然后台风眼看过之后,后面的旋臂会紧跟着再来一阵施虐。这台风眼睛,只是事中监督检查吧? 从整体量能的守恒来看,我们却可以意识到大自然法则的公平公正。并没有任何东西是凭空而来,此处的低,造就彼处的高,旋转往复的动力,是世界得以运行的根本。 台风是从海面上吸取能量,并慢慢长大变强。如果谁可以在实际中借鉴水中这种能量的聚集,那么他可能创造出非常庞大的作用场。这里并非是在说物理层面的实际的场效应力量,而是以比喻的说法,借指需要施加影响力的场合。 其实,推广和宣传的动作,也可能借助这种指导思想。归根到底,推广是流量的作用,这很像是水流,也像是空气流动也就是风。 而能够提供能量源头的海水,往往源自其庞大的平铺存在,这使得更大范围的骚动都可以被吸收进来。而这些吸收进来的能量骚动,最后还能凝聚成一体,这个和水体互相连接柔软但是不散开也不刚硬的特性有关。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有这样的神奇?这真的是值得考究的一个问题。 如果推广者能够把流量骚动吸收和凝聚成一体化给解决了,那么他能借用的流量力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迅速地把产品推广出去。 而台风眼所比拟的,是中途的评估,是做出调整的根据。这么一看,台风好像有一些再营销的概念在了啊! 现实中当然有人在实践这种做法,且先不论他们的水平如何,至少其实可能从中看到一些元素的。例如,从众多的微信群中吸收的私域流量,汇集成为一股庞大的流量之力,这甚至造就了不少的大平台。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矛盾存在,就是原生平台对于流量存在私心,从而会竭力遏制这种大规模聚拢的过程,至少令其成本增高不少。

琳琅满目文具玩具店

图片
有一些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每一次进入到文具玩具店,就会被里面的琳琅满目搞到花眼。里面的小产品很多,例如铅笔,橡皮擦,印章,信封,等等,虽然商家很专业的把他们放置得非常的整齐,分门别类,但依然给人很细碎的感觉。这个商业品类估计属于小品类众多的前面几位该是没有异议。 产品的形态,自然是和市场的需求特点强烈相关的,而市场的需求,归根到底是一个群体的人的需求。文具市场,很大一个群体是面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原来,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需要这么多的工具支持,我们学习的东西确实是很多,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的重要和繁琐。记得在一篇科幻小说里面,外星人说这个星球上竟然还没有发明记忆传承口服胶囊,还要依靠教师教育进行知识传承,太落后了,效率太低。 如果真有这种胶囊出现,那真是解决大事了。但现在,我们还是要依靠辛苦的教育和学习过程来把知识传到下一代的人身上。 所以,文具店这种非常琐碎的品类情况在这个星球还会存在很久。 分析上面这个品类的特色,除了从教育本身被社会赋予的复杂和精准度,还要考虑到市场主体中的年轻一代。他们精力充沛,在快速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快接受,甚至他们还会发明出很多新事物,并让它们流行化成为新的需求,不像上了年纪的人们慢慢的执着在某些固定的物品。所以,他们的需求自然具有碎片化和跳跃性的特点,这也会影响到这一个品类的细分度。 对于商业来说,需求的稳定,和需求的多样变幻,其实都是可做的市场。关键就看如何去用产品和服务进行匹配,并竭力的追求投入产出比的合理化。 青少年教育市场显然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下降,每个年轻一代从父母长辈处得到的资源更集中和多,使得单位销量变得比以前大了。这也和商家们积极的开拓离不开关系,当随处可见的课外兴趣课程广告被打群体看到后,就会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让更多人采取行动。虽然,社会学角度,这有内卷化的质疑,但是商业就是商业,丝毫没有懈怠妥协的迹象。

购物广场里面的游戏机

图片
Mall是综合性的概念,由少数几间大型综合性的购物场所,带动更多较小的购物店,是一种由现代商业设计搭配理念的成行成市。 可以想象得到,在最初的成型阶段,购物广场在各种组合中自动寻找最优化的组合,从而逐步形成一些最优实践的组合。这里面一定有市场化的驱动因素,也就是商业上有利可图的诱因下,商户自行决定参与并且互相竞争,优胜者最后也成为模式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收集和分析者,可能是大的广场东家,或者由东家聘请的学术方。当这种模式慢慢的成熟,便慢慢的向全世界辐射出去,覆盖成为当今的样子。 游戏机在购物广场的过道里,占据几个机位,偶尔也有这种布置。这自然是针对购物人群中的一家人中的少年儿童群体,当然买单者是他们的父母。父母在超市和各种衣服店要购买东西,然后顺便让小朋友们也有需求的满足,这是一种组合性的需求满足方案。小朋友的观察力敏锐,兴趣心和精力旺盛,所以很快就会发现并且扎堆排队,完全不需要特别的宣传和推广广告。 商场的管理者们,一定密切地关注着这些游戏机的营运数据,除了游戏机本身的运行和营收情况,也包括这些数据和商场其他部分营运数据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这样的数据,他们会时不时做一些调整的尝试,例如游戏机的数目,位置摆布,卡的价格等等。他们追求的应该是整个商场的营运整体数据的最优,而不是一个游戏机营运场所的单独数据。 这当然是有成熟的跟踪和分析模式和工具,但是,随机的因素是很多的,和商场地段以及日期时段等等都有某些难于预测的关系。既有的模型自然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经常使用小试点的试错性演化,也是必须的,因为可能探索出新的现有模型并不一定可以指导到的小创新。 说起来,这也不是任何有新意的东西了,在成熟的商业模式里面,往往也是按部就班的日常操作而已。销量增长,商家赚到更多的钱,很有可能是被一些更为系统性的因素所左右的。日常的调整的贡献量有多少?至少,客户有时候喜欢耳目一新的调整,否则长年累月也是会有厌倦感觉,从而影响到来这里的欲望吧?尤其,当附近有激烈的竞争者时候,时时调整往往也更加重要。

从Kombucha的中文名翻译说起

图片
Kombucha 是在欧美很流行的一种健康类饮品,中文的名字叫做红茶菌,也有叫做红茶菇。这里要特别提起一个名字叫做康普茶,明显看起来是一个音译。严复先生对于翻译曾经提出过三个字,就是信、达、雅,在做学术的领域,这三个字是很贴切的,也是很多学者遵循的。 在商业的领域,这三个字的原则也是适用的,但并非那么严格,也没有人强制。毕竟,对于商业来说,提高品牌知名度,让人们更容易记住和喜欢,对宣传和推广有利,容易产生广告内容和效应,最终提高销量是主要的目地。 康普茶这三个字,首先是读音上框定了它字的选择,当然这个制约度是比较弱的,只是读音的制约,那么可以选择很多字都符合要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一样的翻译名称,后来一查,是同一个物品,往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读音的框定制约基础上,选择体现标的物的特征,是第二步的要求和制约。例如,Kombucha是在加糖红茶发酵而成,那么选择一个茶字,既体现了读音cha,也体现了红茶的特性。其实,茶从中国传播出去,遵循了主要两个传播路径,所以现在世界上的茶的发音,主要是围绕着北方的cha和南方的tea类的音译。 另外,商家认为红茶菌对于健康有利,这正是他们推销的卖点selling point。那么,自然在名称中如果有能体现这个卖点的字,就能起到一石双鸟一举多得的作用。这在商业的角度,是代表着商家的宣传和推广成本,也就是广告费的效率和多寡。说到成本,商家自然是非常的关注。所以,加一个能体现Kom读音的康字,也就是常理之中了。 剩下一个pu,在康普茶这个翻译中,用了普字。这个的出发点是什么?不太容易猜测到。或许,是商家希望这个茶大卖,普罗大众都会知道和消费它。 无论如何,从个人角度,认为康普茶这个翻译,相对于红茶菌这个直接的意译,是更适合商业的环境的。这有利于一款产品的推销。当然,只是依靠一个好的翻译,并非意味着就能有好的影响度和销量。如果没有更加active的长期的宣传推广战略和计划,并加以坚定的落实,那名字再好,也是一种浪费了。

淘宝和拼多多

图片
淘宝无疑是中国电商市场的领军者,很多年如是。但是,挑战真的从来不会缺少。就想武林盟主之位的争夺一样,对于线上零售市场的争夺,激烈而无法停止。 拼多多无疑是异军突起的一个,还在边缘视角的时候,突然就在外面上市了。上市本身是一个大的宣传推广事件,所以让更多人知道了拼多多的存在,这会激发好奇和进一步的试用。 说起来,淘宝是调用了从商者们的积极性,也就是卖方尤其是众多的长尾上的小卖家,从而在和易趣的争夺中获得胜利。而拼多多显然往客户端走近一步,是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朋友关系进行裂变孵化,这更像是直销中的节点回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说起来,中国市场上的大社交世界是属于腾讯,但是利用这个社交效应搞商业最成功的显然不是它,而是拼多多。 最根源深刻的争斗,显然来源自模式的竞争。虽然,无论何种模式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谁在某个时间点更切合那个时间段的市场特点,则往往阶段性发展得非常迅猛,甚至异军突起。 显然,拼多多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关于商品的质量存在着很多的质疑,但是从其覆盖和影响来看,显然正面效应已经超过了负面效应。毕竟,能够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能力。而专业的分析认为,拼多多成功在于利用社交端的倒逼,使得更多的厂家发挥了自己的技术长处,大大降低了成本。 竞争对手的认知往往更加的准确和激烈,淘宝最近推出了更便宜的独特版本,被认为是针对拼多多的一种应对。但是,从业多年的网上商铺顾问分析觉得,在上述降低成本的争斗中,淘宝现有模式可能不具备竞争上的优势。这从收取店铺费用的占比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大象难于自由跳舞,即便商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也不是解决了竞争上的败阵风险。分一碗羹,是所有人的想法,守住自己的锅,不那么容易。丧失创新,往往是危机的体现。上述的这些大的参与者,显然对这都有充分认知,无论是守成还是挑战。竞争的结果,将是如何?没有人可以预测,甚至第三者会黑马腾空出世,让一切更加风云变幻。只能说,拭目以待。

各种线缆

图片
电子产品越来越无线化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摆脱线缆的约束了。一个原因在于成本的考虑,例如蓝牙的耳机相对于有线耳机显然贵一些,不一定是你要省下那些钱,你也可以考虑用省下的钱换来更精细的功能,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你的老设备还有在用,而你一时间还不会换掉它。 线缆是有接头的,有接头,这就意味着有标准,大小形状公母,终归是要能够对上凑齐,才可以连接,否则就是白搭了。这里绝无可以百搭的接口。 以手机的充电线来说,最初的时候,手机是可以拆电池的,电池就是有各种形状了,一般自己品牌的电池才可以用到。但是,虽然电池可以拆,那时候也有充电线了。 充电站本来其实很简单,正负极两分而已,最多电压有几个等级区分。但是各个品牌做出来就不同了,插口有的粗有的细,正负极可能是相反着的,形状也有扁的有圆的。这就傻眼了,大家肯定不能互通。所以,换一个手机后,非得换一个充电器才可以。 后来,有了统一一些的接口,也就是USB,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厂家都支持,这里面是涉及到竞争的一些情况,例如市场保护等。而USB本身经过多年发展,也不断升级,以前的需要辨别正反方向否则插不进去,现在变成无论方向了。但是这就导致了以前的设备不能用现在线缆了,如果以前的线缆不见了,可能那个手机也会用不了了,除非你到 旧货市场去淘回来 旧线缆。 USB是有良好管理的组织参加的设计开发,结果尚且如此,可想可知,其他的一些情况会如何糟糕。 由于接口之间不兼容,导致了新一代线缆在推广时候会有一些障碍。但是消费电子产业天生有很强的淘汰能力,所以现在的新接口经过几年已经有了相当的普及。问题就是上面说的,旧设备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而旧线缆,有时候就犹豫要不要扔掉它们,万一哪一条要用到了,就麻烦了。于是,便收藏了一大堆旧线缆,到了几年后偶尔用一两次。 当然了,线缆因为只是正产品的配套物,所以它们的形态是被动跟随的。商家们只需要宣传推广核心的正产品,然后客户们自然就会配套使用了。所以,线缆的广告成本在面向零售市场方面是不大的。

洗衣服柔顺剂

图片
最初人们洗衣服,并没有这么多的添加剂。在清澈的溪水里面漂洗,或者在水井里面打上水来泡洗,然后用木棒人工捶打,那个时候可没有洗衣机,或者会加一些天然的皂角类植物的生成物。 但是现在人们洗衣服,却是需要加不少东西。幸亏,洗衣机现在留了三个格子,否则这些添加的东西还得算时间点分别添加,是非常麻烦。什么时候加洗涤液,什么时候加消毒液,什么时候又要加柔顺剂。 洗涤液是可以容易理解的,这是洗衣服的核心需求点相关的产品,就是去污。以前是肥皂,后来是粉状,然后再后来变成液体,都是跟随着形势在变换自己的形态。 消毒液呢,嗯,开始偏离古代了,我们穿过的衣服已经这么毒了吗?对,疫情说明了一切。好吧,接受。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更加小心翼翼。但是,很多洗涤液又说已经含有了杀毒因子? 然后,柔顺剂怎么一个回事?到网上一看,柔顺剂的用处和是否用,人们有分歧。尤其是,这东西竟然不用漂洗,放进去泡了一下,然后就拿出来晒了?化学元素就这么在衣服上,香味这么浓烈,有害不?我的衣服没有硬得像石头一样,为什么还要柔顺?各种疑惑质疑在用和不用的人们之间展开。 商业的本质是说服人们使用你的产品。从超市里面上柜看,柔顺剂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毕竟,有人买,才会有长期的上架。但是,疑虑还是有,有的人不用,那么就是说市场容量不如洗涤液那么大。 商家自然要开拓市场,否则何来增长?洗涤液的市场饱和,并且竞争白热化,自然就会有另辟蹊径的探索。产品当然是对着人们的需求,流行点的话就是人们的痛点。 对于某些人来说,衣物洗完了后感觉不如新的了,冬天被静电电怕,是个痛点,有的人则不以为然,穿一段时间就换了,那那么多讲究,而且还搞得很大一阵味道,你说香的,他可能感觉受不了。 所以,柔顺剂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利基。经过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做,宣传和推广,然后有人使用,口碑慢慢起来,受众就扩大起来。这是一个利基的基本操作方法。 但是,一个利基要称为一个大的市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感觉上,消毒液比起柔顺剂,这点上机会更大。

短平快视频时代

图片
抖音和Tiktok的异军突起,让短视频社交媒体掀起了一股股的风潮。如果你到youtube这种比较传统的视频网站上去找寻抖音流行,结果你会发现很多视频有关于此。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短视频平台往往鼓励用户发送十几秒钟的短视频,所以,很多当年的流行歌曲的副歌部分被反复的播放,突然之间就火了起来,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整首歌是如何的,到了YouTube之后,可能人们才开始去完整的听整首歌曲。 为了让自己的视频火爆起来,短视频的拍摄者用尽心思。在他们当中,流传着黄金四秒的说法,说如果你不能在首四秒钟抓住你的受众的眼球,那么,用户就会和你说拜拜,直接把你划走,进入下一个视频。 另外,还有各种传说和迷思,例如,你的标题应该如何取,你的描述应该如何说,才能够被你的受众们喜欢,留住他们多几秒,让他们愿意为你而点赞。 短视频的平台上,人们普遍相信有一种推荐的算法,只要破解了这种算法的意图,你的视频就能够得到平台源源不断的流量支持,让你的视频被更多人看到,类似爆炸一样的传播效果。每一个想要得到曝光的,想到当网红的,都在挖金心思做自己的视频,希望能跟上平台的节奏,火上一把。 很多商业也跟了上来,其实这是一拍即合的事情,几十年来,网上内容平台凭借风险资本注入构建和宣传推广,等到有了足够的流量,他们就需要做变现的操作。让商家在平台上面得到曝光,做广告,自然是变现的一个重要方法。 商家自然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得到流量的扶持,增加曝光的机会。但是,曝光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你的内容被看到会让人看下去,了解你的业务。毕竟,人们看到你的广告,和看到其他内容是同等的,人们也许并不喜欢你的内容,就会刷掉你的。 所以,作为商家来说,和其他的内容创作者一样,也需要掌握上面说的黄金四秒守则。这是不小的挑战。 总之,技术和平台总是在不断的演化,商业总是在积极的使用这些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但是,广告的效率如何,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举个牌子的事情。当成本下去,结果发现效果没有的时候,不同的商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温泉蛋

图片
温泉蛋,顾名思义,是从温泉里面拿出来的蛋,也就是用温泉的地热做出来的蛋。当然,温泉不是到处都有,自然温泉蛋也是稀有之物。 因为很多温泉并非沸腾的百度之水,所以温泉煮蛋一般不是全熟凝固,而是溏心如凝脂。这更令美食爱好者喜欢,加上所宣传的各种温泉的富有矿物质之好处,更让这物变得知名起来。日本的温泉众多,所以温泉蛋有名。 于是,在一般的店里卖的溏心蛋也有被称为温泉蛋的了。控制火候,让鸡蛋的煮熟程度和温泉蛋差不多,对于潜心厨艺的人来说,不是难事。 对于比较较真的人来说,会讲你这个不是真的温泉蛋拉,温泉在哪?你是骗人的吧?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其实也可以接受了,温泉蛋的效果和这个也类似了,温泉又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能有吃的,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的。反正,温泉蛋现在一般来说都是指的用类似的做法弄出来的蛋,并非是一定要温泉泡出来的。 一个食物,会因为最初人们做它的时候的情况,在名字里面牢牢地加了最初时候地印记,这并不少见。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地品牌现象。就算后面食物发生了变化,例如温泉蛋不是用温泉给做出来的,也还是被唤作温泉蛋。品牌,其实也是一种约定俗成,只要大家都认可了,那么就这么叫起来了,口碑也出去了。 例如新马泰一带很有名的海南鸡饭,其渊源是在海南岛,但是做法已经有了很多调整,依然还是叫做海南鸡饭。反正这已经宣传推广出去了,名头在外了,也改不动了。品牌有种维护自我状态的惯性,不是很轻易就能够改掉的。结果很多人还误以为海南鸡饭是在海南岛,连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也犯过同样的错误,这也难怪,顶着个海南的名头,不明就里还真的会犯错误。其实海南岛上原有的鸡饭是用另外一个名字,两者的口感主打方向是有所不同的。 作为商家,如果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能不能借鉴这种呢?其实这些大众化的传统食品的成名,往往来说有物竞天择和随机的成分在内,要真说不能模仿,那也不尽然,不过终归是难度很大。随机的东西,一个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有大的基数,也就是多试几次,也许就成了。试错,终归是要成本的。

港铁站的颜色

图片
每一个港铁站拥有自己独特的色调。例如,蓝田就是蓝色的色调。 颜色是非常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商业中有很广泛的运用,在产品的设计、品牌VI、宣传推广、广告投放等方面,颜色都是一个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港铁的火车上穿梭,无论是到达了你要去的站没有,你都会看到每一个站的颜色。从黑色的隧道中进入有颜色的光亮的地铁站,在明暗变幻和色彩更迭中,人们了解和理解着这个国际都市。几十年,多少人经厉过,已经数不胜数。 人们使用颜色,有其目的。一个是因为喜爱,一个是因为向外界展现自己的特色特点,还有可能会用到颜色的一些心理作用来对受众进行吸引。港铁本身是属于公共交通,虽然它也是商业项目,但在城市基础架构这一环,它负担的是整个城市人流的往返,它的颜色和形象,负担的是这整个城市的品牌对外推介。因为在港铁上的人流非常多,这是必须要重视的展现机会。 久而久之,虽然可能很少人会记住每一个港铁站的颜色是什么,但是到了一个地方,潜意识中可能已经知道是某种色彩,这种认知可能不知觉的让人内心对这个地方增加了熟悉感。大色调是背景性的,笼罩了人们的四周,是一个浑厚的无声的润物细无声。 当然,最初的设计人员在定调每一个站的颜色时候,一定是有着某种考虑的,例如可能会根据这个地点的某些特色产出,来定这个地方的色调,从而让站台为所在的地点做一种自然的展示。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可能忘了这些最初的设定,或者可能这个地方因为时间的变迁流逝,特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最初的设定虽然不切合了,依然还存在。甚至要换一个说法,这些最初的设定,也变成了这个地方的地标和特色本身了,从一个代言者的角度,蜕变成了当地的本身重要部分。 这种时间和历史的沉淀,越来越久,就越来越浓重。这虽然能用商业里面的品牌理论进行一些解释,但是因为涉及的面已经超出商业本身,它凝聚了来来往往的人,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来去旅游观光的人们,凝聚了这许多的人的旁观、记忆、参与,就具有了文化上的高度。

店内定位精准送餐

图片
店家采用新的技术,往往来源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考虑方便到客户,给客户更好一点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过来消费。这有宣传推广的考虑。另外一个,是出于便利操作,让员工提高效率,这归根到底是节省成本的考虑。 店内自动定位,这技术前几年火了一下,现在还有一些场所继续在使用。但也有的当时积极用的,现在不用了。 典型的一种是桌子上面有一个标志位,你点餐后服务生给你一个圆盘一样的小设备,还挺沉的一个东西,估计是电池重,毕竟那是用无线来联系的。你把圆盘往坐的台子上那个标志一放,然后总台就知道你在哪里,餐准备好了后,就会有人直接送过来。 这确实提高 了一些 客户的便利,一个他不用举手示意,另外一个送餐便捷快速 了,也能提升体验, 不会出现那种服务生满场跑找不到客人在哪里是情况。当然,这是不适用于服务生引导入坐的那种餐厅,也不是用于自助拿餐的情形。 对于店家来说,也是同样的,因为送餐便利而节省了成本,服务生效率提高了。 为何,有的用了继续在用,有的用了就不再用了?当然,肯定是都经过了评估,不划算的就不用了。就看用到的几率是不是多,这往往也和产品性质比重有关联。例如,如果是现场制作时间比较长的餐,让客户坐下来等体验好,而现场制作如果很迅速,可能客户等一下自助排队拿,也无伤大雅。 当然了,用了后结果发现没有帮助到,那么就算是一项失败的尝试了。这意味着有成本损失了。如果最初的时候做一下数据推演,也是有可能避免相关的损失的。但是,很多时候,试错成本是无法避免的,终归是做过了,获得了一些数据,才知道是否划算。成本已经下去,就是沉没成本概念了,这个时候只能决定是否往下用,如何做出否定的 决定,那么就要及时止损了 。 止损是事后的决断,在事前,对于新技术这种情况 来说,有一种可能是 技术公司也可能是技术公司的风险投资方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游说各家,有的就动心了,而竞争对手动了,你接招不接?决策失误此时可能就种下了根源。当然,试错是一个,如果在使用期间,因为这个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不一定是完全没有收益的。